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zèng
shuō
gāo
xiù
yīng

朝代:元作者:王恽浏览量:3
duǎn
duǎn
luó
guī
dàn
dàn
zhuāng
kāi
hóng
xiù
biàn
便
dāng
chǎng
yǎn
fān
shàn
zhū
chéng
chuàn
chuī
luò
tán
fēi
yǒu
xiāng
yóu
hàn
wèi
dào
suí
táng
shuí
jiào
ruò
bèi
guǎn
xīng
wáng
bǎi
nián
zǒng
shì
féng
chǎng
pāi
bǎn
mén
chuí
wèi
dāng

译文

短短的罗衫,淡淡的妆饰,轻轻挽起红袖就登场说书。挥动并翻转着歌扇,动作美妙如同成串的珍珠,言谈美妙,如带香的玉屑散落。从汉魏开始,一直到隋唐。是谁让你们来评说历代的盛衰兴亡,百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像在戏台上演的一场戏,说书人手中的拍板门锤可不容易掌控啊。

逐句剖析

"短短罗袿淡淡妆":短短的罗衫,淡淡的妆饰,

# 罗袿:音,古代妇女所穿的华丽的衣服。

"拂开红袖便当场":轻轻挽起红袖就登场说书。

# 当场:又叫作场,指开场说书。

"掩翻歌扇珠成串":挥动并翻转着歌扇,动作美妙如同成串的珍珠,

# 珠成串:形容歌喉婉转如一串珠圆。白居易《寄明州于驸马使君》诗:“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吹落谈霏玉有香":言谈美妙,如带香的玉屑散落。

# 谈霏:指言谈之美如玉屑飞散。《晋书·胡毋辅之传》“······言如锯木屑,霏霏不绝。”辛弃疾《千秋岁》词:“珠玉霏谈笑。”

"由汉魏":从汉魏开始,

"到隋唐":一直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是谁让你们来评说历代的盛衰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百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像在戏台上演的一场戏,

# 逢场戏:《传灯录》:“邓隐峰云: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拍板门锤未易当":说书人手中的拍板门锤可不容易掌控啊。

# 门锤:锤同槌。苏轼《南歌子》词:“借君拍板与门槌。”傅干注:“梁武帝请志公和尚讲经,志公对曰:‘自有大士,见在渔行,善能讲唱。’帝乃召大土人内,问曰:‘用何高座?’人士对曰:‘不用高座,只用拍板一具。’大士得板,遂乃唱经,并四十九颂,唱毕而去。大士乃傅大士也。又武帝尝一夕焚章而召诸法师斋,人莫有知之者。大士洁朝即手持一铁槌,径往以叩梁之端门,而先赶召。”,拍板:一种乐器,以木做成,唱歌时用来按拍,调节音律。板:以木制成。说唱时用以按拍,调节音律,警示听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是元代王恽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这位女艺人的装扮、神态,以及她高超的说书技巧,称赞她歌喉圆润、口齿伶俐,生动地塑造出一个女艺人的形象;下片则讲述了说书的内容和词人的感受评价,认为百年的兴盛与衰亡不过是一场表演。全词多次运用典故,很有特点,描写了词人听书后生出的忧国之情,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王恽(1227~1304),元代文学家。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人。中统年间入仕,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卒赠翰林学士承旨,谥文定。王恽与王博文、王旭齐名,其各类诗体均有涉及。其诗受元好问影响极深,崇尚气骨风神,推崇唐诗气象,主张“温醇典雅”“平淡而又含蓄,雍容而不迫切”。其词清丽雅正,平易通达,风格接近苏轼、辛弃疾。清末况周颐《蕙风词话》称赞其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诗歌作品有《侠义行》《长庆行》《燕城书事》等。有《秋涧先生大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年代已无法考证。作者在听了高秀英的说书后,生出“百年总是逢场戏”的感触,同时也感叹她作为艺人讲唱的不易,于是创作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民间艺人表演的生活词,介绍了说书女艺人高秀英的表演,描绘了她素洁的装扮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体现了说书内容涵盖汉魏到隋唐的历史,营造了对兴亡的感慨氛围,表达了对高秀英技艺的赞美及对人生兴亡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掩翻歌扇珠成串”,将说书女舞动歌扇时的姿态比作珠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动作的优美和灵动,给人以鲜明的视觉感受。“吹落谈霏玉有香”,把说书女谈吐间的风采比作美玉生香,不仅突出了她言语的优雅和富有魅力,还赋予了一种高雅的气质和韵味。双关:“百年总是逢场戏”,既指历史上的百年兴亡如同逢场作戏,又指说书人讲古论今也似逢场作戏,暗含对兴亡的感慨和对艺人辛酸的体会。

3. 分段赏析

上片:“短短罗袿淡淡妆”:这句描写高秀英的装扮,“短短”“淡淡”两个叠词,简洁勾勒出她罗衫短小、妆容素淡的模样,既显得得体又不失清雅,没有刻意的修饰,展现出一种自然朴素的气质,为下文写她的表演做了铺垫。“拂开红袖便当场”:“拂”字生动地写出她挽起红袖准备开场的动作,显得洒脱利落,没有丝毫的忸怩,展现出她登台时从容沉着的风度,一动一静之间,一个干练的女艺人形象跃然纸上。“掩翻歌扇珠成串”:此句描写她的演唱,“掩翻歌扇”是具体的动作细节,“珠成串”用比喻的手法,将她的歌声比作成串的珍珠,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婉转圆润、悦耳动听,体现出她演唱技巧的高超。“吹落谈霏玉有香”:这句刻画她的言谈,“谈霏”指言谈的美妙,“玉有香”将她的话语比作带有香气的玉屑,不仅写出了言辞的精妙,还赋予其芬芳的质感,让人感受到她说书时语言的魅力。下片:“由汉魏,到隋唐”:简洁点明了说书内容所涉及的历史范围,从汉魏延伸到隋唐,概括了讲史的跨度,自然地引出下文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思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谁教若辈管兴亡”:以反问的语气提出疑问,打破了历来对说书职业的轻视,将说书人提升到评论历史兴亡的位置,体现了作者对说书人社会价值的认可,视角独特。“百年总是逢场戏”:这是作者听书后的感慨,“百年”指代漫长的历史岁月,“逢场戏”形象地写出了历史兴亡的无常,既感叹历史的兴衰如同演戏般变幻,又暗含着对说书人讲说这些故事时所藏辛酸的理解,语义双关。“拍板门锤未易当”:“拍板门锤”是说书时的工具,“未易当”强调了掌控这些工具、完成说书表演的难度,既赞美了高秀英技艺的高超,也暗示了说书这一行业的艰辛,收束有力。

4. 作品点评

上片从女艺人的外形和说书本事入手,描写她的穿着、神态,称赞她嗓音圆润、口齿伶俐,生动勾勒出一个女艺人的模样。下片讲述说书的内容,结尾两句尤其巧妙,既写出她技艺出众,又暗含对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驭说即说书,此词清浑超逸,近两宋风格。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牧常晁《西江月·一意中宫不动》

下一篇:元·王逢《江边竹枝词(七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