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殿暖香浮细":富丽华美的宫殿里温暖如春,暗香浮动,
"翡翠帘深卷燕迟":因等候燕子归来高卷的珠帘迟迟没有放下,
# 翡翠帘深卷燕迟:因等候燕子归来珠帘高卷而未放下。
"夕阳芳草小亭西":在夕阳残照中,芳草萎萎的园亭西边。
"间纳履":我偶尔在这里漫步浏览,
# 纳履:穿鞋,引申为步行其间。,间:间或,偶尔。
"见十二个粉蝶儿飞":看到十二只粉蝶儿轻捷飞舞。
"一个恋花心":一只贪恋不舍地在花心盘旋,
"一个搀春意":一只要把无限春光抢占。
# 搀:抢夺,抢占。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搀,犹抢也,即抢夺之抢。”
"一个翩翻粉翅":一只舞动翅膀上下翩跹,
# 翩翻:翩翩飞舞。
"一个乱点罗衣":一只在我的衣襟间左右轻点,
"一个掠草飞":一只掠过青草潇洒飞动,
"一个穿帘戏":一只穿越朱帘嬉戏飞翔,
"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只追过杨花在西园中休憩,
# 西园:本指汉武帝上林苑,在诗词中多作为苑囿的泛称。
"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只与游人步步相随,
"一个拍散晚烟":一只用粉翅把暮烟驱散,
"一个贪欢嫩蕊":一只伏在花蕊上缠绵,
"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还有一只,正和他的祝英台在梦中相恋。
# 期:约会。,祝英台:用“梁祝化蝶”的典故。唐张读《宣室志》:“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春日即景散曲。描述了琉璃殿、翡翠帘等优美环境及十二粉蝶的种种灵动姿态,如恋花心、搀春意等。借自然景致与活泼生灵,表达对生机盎然春景的喜爱,及虽郁郁不得志却于自然中寻得的片刻欢愉。
2. 写作手法
多角度描写:“一个恋花心,一个搀春意。一个翩翻粉翅,一个乱点罗衣。一个掠草飞,一个穿帘戏。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一个拍散晚烟,一个贪欢嫩蕊”既不重复,又互有呼应映衬。作者多角度地观察,笔法又有虚实、明暗的变化,全篇组成了一幅异常生动有趣的群戏舞图。用典:“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句巧用“梁祝化蝶”典故: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双飞,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此处不直接说“蝴蝶”,而以“祝英台”代指其中一只蝶,明写“那一个”蝴蝶与“祝英台”(另一只蝶)在梦中相约,实则暗指双蝶相伴,既呼应传说中蝴蝶为二人精魂所化的意象,又让单个蝴蝶的形象与爱情象征产生关联。以“梦里为期”的浪漫想象,赋予自然中的蝴蝶人文情感。
3. 分段赏析
此曲分《喜春来》与《普天乐》两段。《喜春来》前三句写眼前景,先室内后室外,为主体“十二个粉蝶”出场铺垫,再现优美环境。“琉璃殿暖香浮细,翡翠帘深卷燕迟”对仗工整、辞藻华美,显溧阳李氏乃富贵人家,富丽堂皇,幽香暗浮,帘幕低垂,环境深沉幽静。“夕阳芳草小亭西”,视线由室内转室外,含三层意:夕阳黄昏,一也;芳草晚春,二也;“小亭西”点注视方向,三也。江南暮春景中,主体登场。“间纳履,见十二个粉蝶儿飞”,写作者酒后无意间瞥见粉蝶翻飞,吸引读者注意力,引人期待。故《喜春来》四句实为全曲引子,交待时间、地点、环境,引入主题。元人散曲写蝴蝶者甚多,多借“庄生梦蝶”典故喻浮生;专咏蝴蝶的,如王和卿《醉中天・咏大蝴蝶》,以夸张笔法似有所影射。赵岩这首带过曲则不然,纯用赋法,将一群蝴蝶作逼真细腻刻画,此乃十分少见。后段《普天乐》共十一句,分写十二个蝴蝶的逗人姿态。要在短章中写活蝴蝶“众生相”,既无重复又互有呼应,实属不易。作者多角度观察,笔法有虚实、明暗变化,构成生动有趣的群蝶戏舞图。如“一个恋花心”是实写采花,“一个搀春意”为虚写,未描形态却诗意浓郁,传春之生机。“翩翻粉翅”写凌空翻飞,“乱点罗衣”绘依人情态,活泼可爱。“掠草飞”是低飞,“穿帘戏”为高飞,时虚时实、或高或低,相映成趣。“一个赶过杨花西园里睡,一个与游人步步相随”,又有或幻或真之变。蝴蝶与杨花同为暮春之物,且常与“西园”相关,如李白、苏轼诗词所写。此曲以杨花为衬,写蝶赶过杨花宿西园,乃艺术想象为“幻”,还融入史达祖句意,内涵更丰。另一蝶紧随游人,姿态逼真惹人爱,是为“真”。全曲最妙在结句“那一个与祝英台梦里为期”。巧用梁祝化蝶典故,有画龙点睛之妙。梁祝故事唐代已见载,元散曲亦常涉及,清邵金彪《祝英台小传》载其化蝶事,故蝴蝶双飞成美好爱情象征。此句“祝英台”实为另一蝴蝶代名词,明写一蝶,暗喻一蝶,显文人笔法狡狯,引读者思索,合曲尚奇巧之特点,若在诗词则显油滑。且写双蝶“梦里为期”,由物及人,赞人间爱情,超越所写对象,赋予意象动人魅力。五代张泌诗由人及物羡蝶双飞,思路相反,比兴心理依据则同。
4. 作品点评
这首散曲无深厚意蕴,只是文人茶余酒后的游戏文字。但作者笔下十二个蝴蝶活泼可爱,尽显自然中活跃的生命力量;字里行间满是爱物之心,足见其热爱自然与生命。全曲含戏谑意味却不庸俗佻薄,尤其接连十一个“一个”作衬字,添了活泼韵味与轻快节奏,与内容情趣相合,令人击节叹赏。
# 《普天乐》止十一句,今却赋十二个。末句结得甚工,便如作文字,转换处不过如此也。
元末明初孔齐《至正直记》
上一篇:元·王恽《点绛唇 雨宵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