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ng
jiù

朝代:唐作者:张乔浏览量:2
shào
nián
suí
jiàng
tǎo
huáng
tóu
bái
shí
qīng
fǎn
xiāng
shí
wàn
hàn
jūn
líng
luò
jìn
chuī
biān
xiàng
cán
yáng

译文

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逐句剖析

"少年随将讨河湟":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

# 河湟:青海境内的二水汇合地区。河,黄河;湟,湟水。

"头白时清返故乡":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 时清:指天下安定,没有战争烽烟。

"十万汉军零落尽":十万将士如今生死难还,没有几个了,

# 零落:草木凋零,此喻死者甚多,生还者甚少。

"独吹边曲向残阳":只剩下我吹着边疆的曲子空对斜阳。

# 边曲:边地的曲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河湟旧卒》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一位河湟地区退伍老兵的悲惨境遇。诗中通过“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写出老兵年少便投身征战河湟,到头发斑白、天下太平才得以返回家乡的漫长经历;“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则展现出当年十万汉军大多已战死沙场,如今只剩老兵一人在残阳下吹奏边曲的凄凉画面。全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刻画了老兵形象,深刻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饱含对老兵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张乔(?~?),唐代诗人。字伯迁,池州青阳(今安徽贵池)人。他曾隐居九华山苦学,与许棠、张蠙、周繇并称“九华四俊”,与许棠、郑谷等东南才子并称“咸通十哲”。其作诗好苦吟,追求格律工整,擅作景语,韵律和谐,字句工丽。诗歌风格多样,既有瘦寒孤冷之美,又有悲怆奇崛的意境。代表作品有《华山》《越中赠别》《秋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河湟旧卒》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传世之作,此诗以独特视角展现了河湟地区一段波澜壮阔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河湟地区作为唐朝与吐蕃长期对峙、激烈交战的前沿阵地,多年的烽火硝烟中,双方皆承受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无数将士血洒疆场,百姓颠沛流离。直至大中五年(851),张义潮率领义军奋勇作战,终于将河湟地区从吐蕃统治下彻底收复。诗中的老兵便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了这位垂垂老矣的戍卒在获准返乡之际,回想起曾经十万唐军将士的惨烈覆没,于残阳如血的黄昏,独自吹奏起凄婉边曲的悲怆画面,道尽战争的残酷与生命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反映战争题材的诗。诗歌描绘了河湟地区一位退伍老兵的经历与现状,表达了对老兵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和过多的修饰,仅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便勾勒出老兵的一生经历和凄凉处境,生动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与老兵命运的悲惨,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对比:“少年”与“头白”形成时间上的对比,突出老兵征战时间之久;“十万汉军”与“独”形成数量对比,强调战争伤亡之惨重,凸显出老兵孤独凄凉的境遇。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这两句概括了老兵的一生从军经历。“少年”与“头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漫长,表明老兵把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了收复边地的战争。“讨河湟”写出了战争的地点,一个“讨”字,比用“守”“戍”等字更能表现老兵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涯。“时清返故乡”,看似庆幸,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河湟地区自唐肃宗以来被吐蕃侵占近百年,老兵在头发变白时才得以返乡,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沧桑和无奈。后两句“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十万汉军零落尽”,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十万将士大多战死沙场,只有少数人能够生还,而老兵就是这幸存者之一。“独吹边曲向残阳”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老兵独自吹奏着边地的曲调,面对着残阳。“独”字既表现了老兵的孤独,也暗示出他从军后家园可能发生的重大变故,使他垂老无家。“残阳”二字,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象征着老兵的暮年和唐朝国运的衰落。老兵在这样的背景下吹着边曲,既包含着对逝去战友的深切怀念,也有着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战争的无奈和哀伤。

4. 作品点评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叙事脉络,笔调闲雅从容,于平和表象下暗藏汹涌,其深邃意蕴如幽潭沉璧,非仓促品读所能尽窥。首句“随将讨河湟”寥寥数字,勾勒出戍卒当年追随将领奔赴河湟战场的壮阔图景,字里行间依稀可辨少年意气与报国豪情;次句“时清返故乡”则以轻盈之姿,绘就天下承平后得以归乡的庆幸与释然,与首句征战之苦形成鲜明对照。当“十万汉军零落尽”的残酷现实骤然横亘眼前,生还者的侥幸与命运的无常便愈发令人心惊,每一字都似浸透了战场的血色与离人的悲怆。诗的末章聚焦于黄昏暮色中老兵吹笛的剪影,笛声悠扬,看似悠然自得,实则暗含历经沧桑后的麻木与无奈。短短四句诗,高度凝练了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全部精髓,却以更为苍凉悠远的意境,将战争的残酷、命运的无常与人生的悲凉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读罢久久难以释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张乔《宴边将》云云,《河湟旧卒》云云,试掩其名,读者鲜不以为右丞、龙标。然则初盛中晚之分,其亦可以已乎?

清沈涛《匏庐诗话》

# 张乔多有好绝句。《河湟旧卒》云:“少年随将讨河湟……”《渔父》云:“首戴圆荷发不梳,叶舟为宅水为居。沙头聚看人如市,钓得澄江一丈鱼。”不独“城锁东风十五桥”之句也。又:“兄弟江南身塞北,雁飞犹自半年馀。夜来因得还乡梦,起读前秋转海书。”亦籍、牧之亚。

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 此为老卒抒久戍之情也。

现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巴水》

下一篇:唐·罗隐《金钱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