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ǎn
lán
huā
·
·
nián
fēng
hài

朝代:元作者:王哲浏览量:3
nián
fēng
hài
chè
xīn
jīng
guà
ài
xìn
rèn
西
dōng
nán
běi
xiū
fēn
shàng
xià
tóng
lóng
huā
sān
huì
zhì
xiāo
yáo
guān
zài
yào
jiàn
zhēn
kōng
yuán
shǐ
shì
zōng

译文

经历了多年尘世磨难。彻底领悟了《心经》的内涵,内心不再被世俗牵挂所束缚。任凭东西方向自然流转。不再执着于南北方位的区分,认为上下也是相同的,不应有分别。参加龙华三会共修悟道。静默中体悟逍遥,观照自在本心。若要洞见空明真谛。宇宙初始的虚无状态是万物的根源。

逐句剖析

"七年风害":经历了多年尘世磨难。

"悟彻心经无挂碍":彻底领悟了《心经》的内涵,内心不再被世俗牵挂所束缚。

"信任西东":任凭东西方向自然流转。

"南北休分上下同":不再执着于南北方位的区分,认为上下也是相同的,不应有分别。

"龙华三会":参加龙华三会共修悟道。

"默识逍遥观自在":静默中体悟逍遥,观照自在本心。

"要见真空":若要洞见空明真谛。

"元始虚无是祖宗":宇宙初始的虚无状态是万物的根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减字木兰花·七年风害》是金代道士王哲创作的一首词。上片以“七年风害”起笔,直叙历经世事磨砺后“悟彻心经”、超脱挂碍的心境,借“西东”“南北”“上下”等方位概念,破除世俗分别心,倡导万物齐同的哲学观;下片以“龙华三会”为引,描绘默识本心、逍遥自在的修行境界,最终归向对“真空”“元始虚无”这一道家宇宙本源的追寻,强调“虚无”为万物根本的哲学思想。全词以直白通俗的语言阐释道家修行理念,融合宗教哲思与人生感悟,只是与传统词作的含蓄风格有所不同而已,却以质朴简淡的风格直接传递全真道“清静无为”“超脱物外”的教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七年风害。悟彻心经无挂碍”两句是词人自叙修行缘起。“七年风害”以“风害”代指尘世磨难,“七年”虚指时间漫长,言明历经劫波后终“悟彻心经”,即领会道家心法真谛;“无挂碍”化用佛典(《心经》“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直抒超脱世俗羁绊的畅快,为全词奠定悟道后的释然基调。“信任西东。南北休分上下同”两句阐释修行哲学。“信任西东”谓听任东西方位的自然流转,暗含“顺应自然”之意;“南北休分上下同”以“南北”“上下”等方位概念,强调破除空间对立的执念,主张万物齐一、无分彼此的平等观。此联以通俗的方位意象消解世俗分别心,契合道家“齐物”思想,语言直白却直指修行核心。“龙华三会。默识逍遥观自在”两句转向修行场景与境界。“龙华三会”原指佛教弥勒菩萨成道的盛会(道教亦借用此典),此处代指修行者的聚会议道;“默识”谓静默观照,“逍遥观自在”则描绘通过内省达到无拘无束、自在超脱的精神状态。此句以宗教典故为载体,将外在聚会与内在修心结合,勾勒出“心无挂碍”的理想境界。“要见真空。元始虚无是祖宗”两句卒章显志,揭示哲学本源。“真空”非物理学概念,而是道家对“空明虚静”本体的称谓;“元始虚无”指宇宙本初的“虚无”状态,“祖宗”一词以世俗称谓喻本体地位,强调“虚无”为万物根源。此联以思辨性语言收束,将修行境界提升至宇宙论高度,虽稍显抽象,却集中体现全真道“以无为本”的核心教义,展现出宗教词“直指本源”的鲜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蓬莱客 赞尹真人》

下一篇:元·李俊明《酹江月 承济之和复用元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