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yáng
·
·
niú
bàn
kuài
tián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niú
bàn
kuài
tián
shōu
píng
tiān
huāng
píng
tiān
chá
dàn
fàn
bǎo
sān
cān
zǎo
xiāng
tián
wǎn
xiāng
tián
nuǎn
shèng
mián
cháng
chuān
穿
duǎn
chuān
穿
cǎo
shè
máo
yǒu
jiān
xíng
ān
rán
dài
ān
rán
guò
tiān
qīng
jià
xiǎo
chuán
zài
biān
jiǔ
zài
biān
guī
ér
huà
dēng
qián
jīn
yǒu
yán
yǒu
yán
shàng
sān
gān
竿
mián
shuí
shì
shén
xiān
shì
shén
xiān
nán
shān
kōng
shū
juàn
fēng
chī
diān
kuáng
chī
diān

译文

一头耕牛,半块田地,收成好坏全由老天说了算,歉收与否也听凭苍天。粗茶淡饭便能饱三餐,早晨吃得香甜,晚上也吃得香甜。粗布的衣服比丝绸的穿着暖和,长也能穿,短也能穿。有三两间草舍茅屋,行走其间安然自在,停留此处也心安坦然。雨过天晴后驾起小船,一边是游鱼相伴,一边是美酒斟满。夜晚归家,儿女围在灯前谈天,说今道古,其乐融融。太阳升上三竿我独自酣眠,谁才是神仙,我便是活神仙。在南山空谷中捧一卷书简,或疯癫或痴狂,纵情畅意尽欢。

逐句剖析

"一个犁牛半块田":一头耕牛,半块田地,

# 犁牛:耕牛。

"收也凭天":收成好坏全由老天说了算,

"荒也凭天":歉收与否也听凭苍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粗茶淡饭便能饱三餐,

"早也香甜":早晨吃得香甜,

"晚也香甜":晚上也吃得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粗布的衣服比丝绸的穿着暖和,

"长也可穿":长也能穿,

"短也可穿":短也能穿。

"草舍茅屋有几间":有三两间草舍茅屋,

"行也安然":行走其间安然自在,

"待也安然":停留此处也心安坦然。

"雨过天青驾小船":雨过天晴后驾起小船,

"鱼在一边":一边是游鱼相伴,

"酒在一边":一边是美酒斟满。

"夜归儿女话灯前":夜晚归家,儿女围在灯前谈天,

"今也有言":说今道古,

"古也有言":其乐融融。

"日上三竿我独眠":太阳升上三竿我独自酣眠,

"谁是神仙":谁才是神仙,

"我是神仙":我便是活神仙。

"南山空谷书一卷":在南山空谷中捧一卷书简,

"疯也痴癫":或疯癫或痴狂,

"狂也痴癫":纵情畅意尽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坡羊·一个犁牛半块田》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前半部分勾勒出布衣蔽体、粗茶淡饭、辛勤躬耕的田园日常,展现出作者对简朴生活的高度满足,体现出顺应自然、安于命运的豁达心境。后半部分则将笔触延伸,刻画了雨中驾舟、鱼酒相伴、灯下与儿女谈古论今、慵懒酣睡等惬意生活画面,以及沉醉于书卷之中的精神境界。全曲语言清新质朴,生动地表达出作者超脱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本真,尽情享受简单生活的美好愿景,字里行间满是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此曲描绘了犁牛耕田、粗茶淡饭等田园生活场景,以及雨后驾舟等闲适生活画面,体现了作者对物质需求极低的满足感,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超脱世俗、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的理想追求,以及自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2. 分段赏析

前半部分“一个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几间,行也安然,待也安然”。这部分聚焦于物质生活层面,描绘了一幅质朴的农耕生活画卷。仅有半块田地、一头耕牛,收成全然交给天意,却毫无抱怨,坦然接受自然给予的一切。在饮食上,粗茶淡饭便能饱腹,且无论早晚都吃得香甜;穿着方面,布衣虽不如丝绵华贵,但只要能保暖,长短皆可;居住的是几间草舍茅屋,无论是外出劳作还是居家休憩,都感到心安理得。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物质需求极低的满足感,展现出一种安贫乐道、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后半部分“雨过天青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夜归儿女话灯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独眠,谁是神仙,我是神仙。南山空谷书一卷,疯也痴颠,狂也痴颠”。后半部分着重展现精神生活的丰富与闲适。雨后初晴,悠然驾着小船,身旁一边是捕获的鱼,一边是美酒,惬意之情跃然纸上;夜晚归家,与儿女围坐在灯前,谈古论今,共享天伦之乐;白天酣睡到日上三竿,自比神仙,逍遥自在;于南山空谷之中,手捧书卷,沉浸其中,如痴如狂。这些场景描绘出作者远离世俗喧嚣,尽情享受田园生活的悠闲与自得,也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冕《感怀 其六》

下一篇:元·杨维桢《览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