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侬家鹦鹉洲边住":我家在鹦鹉洲边住,
# 鹦鹉洲:在今昔对比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此乃泛指。,侬:我,吴地方言。
"是个不识字渔父":是一个不识字的打鱼人。
"浪花中一叶扁舟":我在波涛中一叶扁舟上睡着了,
"睡煞江南烟雨":外面下着蒙蒙细雨。
# 烟雨:烟雾般的濛濛细雨。,睡煞:睡得香甜沉酣。煞,甚极。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
# 觉来时:醒来时。
"抖擞绿蓑归去":抖擞绿蓑衣要回家去了。
# 抖擞:此作抖动、振动。
"算从前错怨天公":就算我从前错怪了天公,
"甚也有安排我处":他也安排我做了渔翁啊。
# 甚也有:真也有,正也有。甚:实在。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渔父形象抒怀的作品。描绘了一位住在鹦鹉洲边的渔父,他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浪花之中,在江南烟雨中安然酣睡,醒来后满目青山,抖擞绿蓑而归。通过对渔父自在生活的刻画,表面展现出隐逸生活的舒放惬意,实则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元代知识分子备受歧视的境遇下的共同心声。
2. 分段赏析
该词首句“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不识字”三字极具匠心,表面是对渔父身份的介绍,实则暗含自我嘲讽,为后文情感抒发埋下伏笔,从形象塑造角度初步勾勒出一位看似平凡的渔父形象;“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浪花”“扁舟”“江南烟雨”等意象组合,描绘出一幅极具诗意的画面,从语言角度来看,用词精炼,意境优美,同时运用白描手法,生动展现出渔父于烟雨扁舟中酣睡的闲适场景,这是对渔父生活状态的描写,从内容主题角度似乎传递出远离世俗的安逸;“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满眼青山”的视觉描写与“抖擞绿蓑”的动作描写相结合,从表达技巧上看,动静相衬,既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美好,又刻画了渔父洒脱的形象,进一步强化了渔父悠然自在的生活表象;然而结尾“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语气陡然转变,从情感主旨角度,明显带有埋怨之意,打破前文营造的闲适假象,揭示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首句的“不识字”相呼应,原来所谓“不识字”并非真的没文化,而是有才却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自嘲,从结构技巧上看,首尾呼应,巧妙地通过渔父这一形象,将对现实黑暗世道的讽刺与自身的忧愤之情融入其中。
# 此曲写渔翁闲适自在、自得其乐的生活。用第一人称写法,景色与人物相映衬,清丽雅致。这首小曲名重一时,被推为“最上品”,当时即在女伶歌伎中广为传唱,不少散曲家与之唱和。曲牌本名“黑漆弩”,也因其首句有“鹦鹉洲”三字而又取名为“鹦鹉曲”。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 全曲借境寓情,着笔于渔父,表现的是自我,我即渔父,渔父即我,二者融和幻化,情韵丰逸。
不详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赵义山《元曲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