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én
yuè
yuán
·
·
chuí
hóng

朝代:元作者:张可久浏览量:4
sān
gāo
xià
tiān
jìng
shān
jìn
kōng
méng
chún
gēng
zhāng
hàn
zhōu
fàn
chá
zào
guī
méng
rén
zài
qián
chéng
xīn
shì
shuí
tóng
huáng
huā
tíng
yuàn
qīng
dēng
bái
qiū
fēng

译文

三高祠下水面如镜,倒映出上方的天空,那清空朦胧的山影,也同样浸在水中。到了这里,令人怀想起祠中三贤的高风: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莼羹,辞官回到吴中,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联想自己,故人不知何处,前途不堪想象,更无人理解心中的苦衷。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

逐句剖析

"三高祠下天如镜":三高祠下水面如镜,倒映出上方的天空,

# 三高祠:吴江人于宋代所建,以纪念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乡贤。祠在垂虹桥东。

"山色浸空蒙":那清空朦胧的山影,也同样浸在水中。

"莼羹张翰":到了这里,令人怀想起祠中三贤的高风:张翰因为思念家乡的莼羹,辞官回到吴中,

#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吴中的莼羹、鲈鱼,于是辞官回乡。,莼:一种圆叶的水生植物。

"渔舟范蠡":范蠡功成身退,驾一叶扁舟遨游太湖,自在从容,

# 范蠡:春秋越国大夫,曾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相传他功成后即以一舟载上西施,同泛于太湖之中。

"茶灶龟蒙":陆龟蒙整日伴着煮茶的灶炉,甘做江湖上的隐翁。

# 龟蒙:陆龟蒙,字鲁望,晚唐文学家。隐居不仕,以茶酒自娱。

"故人何在":联想自己,故人不知何处,

"前程那里":前途不堪想象,

"心事谁同":更无人理解心中的苦衷。

"黄花庭院":庭院里菊花又开了几丛,

# 黄花庭院:满植菊花的庭院。

"青灯夜雨":我在昏暗的灯下守听着夜雨,

# 青灯:指光线青荧的油灯。

"白发秋风":任秋风把新添的白发吹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人月圆·客垂虹》是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首怀古词。此词上片绘景,展现三高祠下如镜天空与空濛山色,借张翰、范蠡、陆龟蒙三位古人典故,寄寓自身情志;下片抒情,由怀古引发对故人、前程、心事的喟叹,以“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营造出孤寂萧索氛围。词人寓情于景,感情渐次浓烈,借典故自况,既表现出淡泊名利、向往闲适退隐的情操,又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愁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深沉,在怀古中尽显人生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人月圆·客垂虹》由元代张可久创作。张可久一生仕途不顺,长期漂泊为吏,辗转各地。此曲作于他客居吴江利往桥垂虹亭之时。彼时,他所居之处与桥北隔水相望的三高祠相对。三高祠是为纪念张翰、范蠡、陆龟蒙三位先贤而建。张可久面对三高祠,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对三位先贤超脱世俗、潇洒人生的景慕之情,而作此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也是一首怀古词。描绘了垂虹桥一带清幽空濛的景色,凭吊张翰、范蠡、陆龟蒙古人遗迹,借景与典故抒发情感。上片寄寓对先贤洒脱人生的景慕,下片由怀古转入自身境遇,以秋意意象展现孤寂,表达出词人淡泊名利、向往闲适的情操,以及仕途不如意的愁苦和无人理解的寂寥。

2. 写作手法

用典:“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词人连用三个典故。张翰在洛阳为官,见秋风起,因思念故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遂弃官归隐;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乘舟泛于五湖;陆龟蒙常携带茶灶、笔床、钓具等泛游江湖。词人借此三人典故,以他们淡泊名利、退隐闲适的人生态度自况,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也委婉透露对自身仕途境遇的不满。呼应:“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描绘了垂虹桥一带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与下片“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营造的孤寂萧瑟氛围相呼应。上片景中含情,奠定了淡淡的怀古情思基调;下片则在对古人的怀念及自身感慨中,以具体的生活场景画面深化这种情感,前后呼应,使全词情感表达更连贯、深沉,从对古贤生活环境的描写到自身所处情境的刻画,层层递进,凸显出词人的心境变化与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上片“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开篇两句如工笔写景,将三高祠下天空湛蓝如镜、山色朦胧空濛的美景勾勒出来,营造出清幽怡人的氛围,为全曲奠定了宁静悠远的基调。“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此三句运用鼎足对,接连引用张翰、范蠡、陆龟蒙三位先贤的典故,与首句“三高祠”呼应。从形象上看,三位皆是超脱世俗的高人形象;从语言上,凝练地以“莼羹”“渔舟”“茶灶”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概括出他们的高风亮节。词人借此自况,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高洁隐逸生活的情怀,以景起兴,用典抒情,手法自然流畅。下片“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词人连用三个设问句,从内容主题上,直白地倾诉出知交零落、前途迷茫、心事无人倾诉的愁怨。从表达技巧看,这三问与上片末三句紧密关联,通过对比前贤的顺遂与自己的不如意,强化了情感的抒发。“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结尾三句继续运用鼎足对,描绘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从意象营造上,黄花、青灯、夜雨、白发、秋风等意象组合,情景交融,将客居的孤独无聊、人生迟暮的悲伤之感渲染到极致,与上片对先贤的追慕相呼应,深刻展现出词人仕途失意的愁苦和对人生境遇的悲叹。

4. 作品点评

《人月圆·客垂虹》是元代散曲家张可久所作的一首小令,对仗精工是其突出亮点。“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鼎足对运用娴熟。“莼”“渔(借作‘鱼’)”“茶”同属饮食门,“黄”“青”“白”皆为颜色,不仅词性工整,还在语义范畴上相互关联,且毫无雕琢痕迹,展现出作者的文字驾驭能力,使语言凝练且富有节奏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孰谓张小山不如晏小山(晏几道)耶?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尹志平《悟南柯》

下一篇:元·马钰《蓬莱客 借张修祖殿试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