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àng
dòng
tíng

朝代:元作者:杨维桢浏览量:3
qióng
tián
sān
wàn
liù
qiān
qǐng
shí
èr
duǒ
qīng
lián
kāi
dào
rén
tiě
jīng
chí
zài
shǒu
xiào
yǐn
fèng
cháo
péng
lái
lóng
bào
míng
yuè
tāi
huà
zuò
táo
huā
sāi
jiē
ěr
yún
chá
​​chù
fēi
lái
péng
lái
zhī
qiǎn
jīn
chǐ
huáng
zhī
qīng
jīn
huí
yún
chá
yún
shì
jiāng
shàng
lái
dàn
zhī
dōng
fāng
shēng
mài
yào
shàng
zhī
zhāng
shǐ
使
zhě
běi
fàn
dǒu
kuí
yún
chá
ěr
zāi
rèn
gōng
diào
gān
竿
zài
dōng
hǎi
cháo
tóng
jiāng
jiāng
shàng
tái

译文

琼田有三万六千顷那么广阔,七十二朵青莲盛开在上面。道人手持铁精,长啸着引来紫凤飞向蓬莱仙境。龙子卧抱着明月般的胎儿,不一会儿就化作了桃花般的脸颊。唉,你这云槎子,是从哪里忽然飞来的呢?蓬莱仙山现在变浅了多少尺?黄河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变清呢?云槎子,听说是从江上来的。只知道东方朔,在五湖之上卖药,却不知道张使者,向北触犯了北斗七星。云槎子啊,我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任公的钓竿还在东海之上,潮水淹没了桐江的江岸和高台。

逐句剖析

"琼田三万六千顷":琼田有三万六千顷那么广阔,

"七十二朵青莲开":七十二朵青莲盛开在上面。

"道人铁精持在手":道人手持铁精,

"啸引紫凤朝蓬莱":长啸着引来紫凤飞向蓬莱仙境。

"龙子卧抱明月胎":龙子卧抱着明月般的胎儿,

"须臾化作桃花腮":不一会儿就化作了桃花般的脸颊。

"嗟尔云槎子":唉,你这云槎子,

"何处忽飞来":是从哪里忽然飞来的呢?

"蓬莱之浅今几尺":蓬莱仙山现在变浅了多少尺?

"黄河之清今几回":黄河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变清呢?

"云槎子":云槎子,

"云是江上来":听说是从江上来的。

"但知东方生":只知道东方朔,

"卖药五湖上":在五湖之上卖药,

"不知张使者":却不知道张使者,

"北犯七斗魁":向北触犯了北斗七星。

"云槎子":云槎子啊,

"吾与尔何哉":我和你又有什么关系呢,

"任公钓竿在东海":任公的钓竿还在东海之上,

"潮压桐江江上台":潮水淹没了桐江的江岸和高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望洞庭》是元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奇幻瑰丽的想象展开,开篇描绘出如仙境般的洞庭湖景象,“琼田三万六千顷,七十二朵青莲开”,营造出宏大而美妙的氛围。诗中引入道人、紫凤、龙子等神话形象,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借云槎子这一角色,发出对世事的疑问,如“蓬莱之浅今几尺?黄河之清今几回?”,最后以任公钓竿、潮压桐江等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豪迈不羁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奇幻浪漫的创作风格和对现实的别样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琼田三万六千顷,七十二朵青莲开。”开篇以宏大的视角描绘洞庭湖,将湖水比作“琼田”,面积广阔达“三万六千顷”,湖中的岛屿或荷叶如同“七十二朵青莲”盛开,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洞庭湖的壮丽与美丽,营造出一种奇幻、空灵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浪漫的基调。“道人铁精持在手,啸引紫凤朝蓬莱。”引入“道人”这一神话人物,“铁精持在手”增添了道人的神秘色彩,“啸引紫凤朝蓬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奇幻氛围,描绘出道人凭借神奇的力量引来紫凤飞向蓬莱仙境的场景,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龙子卧抱明月胎,须臾化作桃花腮。”中“龙子”这一神话形象的出现,让诗歌更加奇幻。“卧抱明月胎”想象奇特,“须臾化作桃花腮”则将龙子的变化描绘得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幻的思维。“嗟尔云槎子,何处忽飞来?蓬莱之浅今几尺?黄河之清今几回?”诗人借“云槎子”这一角色发出对世事的疑问,“蓬莱之浅今几尺?黄河之清今几回?”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宇宙变化、世事无常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云槎子,云是江上来。但知东方生,卖药五湖上,不知张使者,北犯七斗魁。”继续围绕“云槎子”展开叙述,介绍其来自江上,同时提及东方生卖药五湖和张使者北犯七斗魁的故事,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奇幻色彩。“云槎子,吾与尔何哉,任公钓竿在东海,潮压桐江江上台。”结尾处诗人以“任公钓竿在东海,潮压桐江江上台”的意象,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豪迈不羁的情感。“吾与尔何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与云槎子关系的思考,使诗歌在奇幻浪漫的同时,又蕴含着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元好问《感皇恩 张侯寿席此州乐府垂杨一曲方盛》

下一篇:元·王处一《行香子 谢公主惠香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