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yàn
ér
luò
jiān
qīng
jiāng
yǐn

朝代:元作者:张养浩浏览量:3
shān
lín
yǎn
jiè
gāo
xián
shì
jǐng
rén
yān
nào
guò
zhōng
nián
biàn
便
tuì
退
guān
zài
xiǎng
cháng
ān
dào
chuò
rán
tíng
chén
shì
biǎo
rén
dào
miàn
sāng
shēn
dài
yún
shān
miào
zhè
ér
kuài
huó
zhí
dào
lǎo

译文

喜爱山林眼界自然开阔,厌烦市井人声太过喧闹。过了中年我就辞官归隐,再也不念那长安仕途。绰然亭超然世外,不许凡夫俗子来打扰。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桑麻,一带云山更是风光美妙,这样的生活快活无比,我愿在此安度到老。

逐句剖析

"喜山林眼界高":喜爱山林眼界自然开阔,

"嫌市井人烟闹":厌烦市井人声太过喧闹。

# 市井:指商业繁华的区域,集市贸易的场所。

"过中年便退官":过了中年我就辞官归隐,

"再不想长安道":再也不念那长安仕途。

# 长安道:指求功名富贵的道路。长安,是许多朝代的政治经济中心,求取功名宝贵者必然要到那里去。

"绰然一亭尘世表":绰然亭超然世外,

# 绰然一亭:作者建筑的亭榭。如他的《水仙子·咏遂闲堂》有“绰然亭后遂闲堂,更比仙家日月长。”

"不许俗人到":不许凡夫俗子来打扰。

"四面桑麻深":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桑麻,

"一带云山妙":一带云山更是风光美妙,

"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这样的生活快活无比,我愿在此安度到老。

# 一塔儿:也作“一答儿”,一块作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雁儿落带青江引》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创作的散曲。此曲前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对山林的喜爱与对市井喧嚣的嫌弃,以及中年后辞官不恋仕途的心境;后半部分描绘亭外尘世隔绝、桑麻遍野、云山美妙的景致,展现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全曲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摆脱官场束缚后的闲适快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

张养浩(1269?~1329),元代文章家、诗人、曲家。字希孟,号齐东野人,别号顺庵,晚号云庄老人,谥文忠,济南(今属山东)人。早年荐为东平学正,历监察御史、礼部尚书、中书省参议,因上疏触怒英宗,遂辞官归隐。天历二年关中大旱,起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积劳而病卒于任所。张养浩与元明善、曹元用齐名,号称山东“三俊”。其诗多写民生疾苦,诗风颇受散曲影响,通俗晓畅,风致潇洒。散曲风格豪宕放旷,超逸雄浑,时有清丽俊爽之气。其以散曲反映社会重大主题,提高了散曲的社会功能。代表作品有《山坡羊·潼关怀古》。有政论集《三事忠告》,诗文集《归田类稿》,散曲集《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喜山林眼界高,嫌市井人烟闹”两句是直抒胸臆,表达对生活环境的偏好。“喜”字直接道出对山林的喜爱,因山林能让人眼界开阔;“嫌”字则明确表达对市井喧嚣的厌烦,“人烟闹”三字简洁勾勒出市井的嘈杂,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作者对宁静自然的向往。“过中年便休官,再不想长安道”两句叙述人生选择,展现对仕途的态度。“过中年”点明辞官的时间,“便休官”体现出作者的果决;“长安道”代指仕途,“再不想”三字斩钉截铁,表明作者彻底摆脱官场束缚的决心,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绰然一亭尘世表,不许俗人到”两句描绘归隐后的居处环境。“绰然一亭”写出亭宇的开阔自在,“尘世表”说明其远离尘世的清净;“不许俗人到”则进一步强调此处的清幽雅致,与世俗隔绝,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四面桑麻深,一带云山妙”两句描绘亭外的自然景致。“四面桑麻深”展现出田野间桑麻繁茂的景象,充满生机;“一带云山妙”则勾勒出远处云山连绵的美妙风光,“妙”字精准传达出山水景色的动人之处,尽显自然之美。“这一塔儿快活直到老”一句收束全曲,抒发内心的满足。“这一塔儿”通俗直白,指代当下的归隐生活,“快活”二字直接道出内心的愉悦,“直到老”则表明这种满足感将伴随终生,尽显作者对归隐生活的珍视与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卢挚《【中吕】朱履曲》

下一篇:元·邵亨贞《霜叶飞 小溪岁晚,与南金夜坐分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