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何所好":扁舟有什么值得喜爱的地方呢,
"日夜不相离":却能日夜与我不分离。
"风雨情难测":风雨的变化难以预料,
"山河影暗移":山河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移动。
"采蘋游女惯":采摘蘋草的游女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水上生活,
"载鹤去官宜":载着仙鹤离去,对于辞官的人来说正合适。
"一任无依著":任凭小船没有依托,
"黄头莫漫维":船夫也不要随意将它系住。
王逢,(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1. 分段赏析
“扁舟何所好,日夜不相离”,首联点出扁舟的“好”在于能“日夜不相离”。这里将扁舟视为可以长久相伴的对象,既塑造出扁舟与自身紧密相依的形象,又暗含着对扁舟所象征的自在生活的偏爱。语言朴素却直接,为全诗定下了亲近扁舟的情感基调。“风雨情难测,山河影暗移”,颔联转向扁舟航行中的所见所感。“风雨情难测”写出自然环境的变化无常,“山河影暗移”则描绘出随着扁舟行进,山河的影子在不知不觉中移动的状态。这两句以写实的笔法展现行舟途中的景象,既体现了扁舟航行的特点,又暗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采蘋游女惯,载鹤去官宜”,颈联通过与扁舟相关的人物活动进一步写扁舟之“好”。“采蘋游女惯”写出游女习惯乘扁舟采蘋,显露出扁舟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载鹤去官宜”则写出辞官后乘扁舟载鹤而行的适宜,赋予扁舟超脱世俗的意味。这两句从不同角度展现扁舟的价值,暗含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一任无依著,黄头莫漫维”,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任凭扁舟无所依托、不被船夫随意系住的想法。“一任”“莫漫维”传递出对无拘无束的追求,与前文扁舟所象征的自在相呼应。
上一篇:元·姜彧《浣溪沙 晋祠石刻二阕》
下一篇:元·丘处机《留客住 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