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
chū
xià
liù
shǒu
èr

朝代:元作者:邵亨贞浏览量:3
绿
yīn
sāng
zhè
mǎn
gāo
yuán
bái
shuǐ
jiān
jiā
jiē
yuǎn
cūn
jiāng
shàng
rén
jiā
shì
qīng
zhōu
zài
wǎng
guò
chái
mén

译文

绿色的树荫下,桑树和柘树密密麻麻地覆盖着高原,清澈的溪水边,芦苇丛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村落相连。江边的人家没有世俗的纷扰,一艘小船载着渔网,轻轻划过岸边简陋的柴门。

逐句剖析

"绿阴桑柘满高原":绿色的树荫下,桑树和柘树密密麻麻地覆盖着高原,

"白水蒹葭接远村":清澈的溪水边,芦苇丛生,一直延伸到远处的村落相连。

"江上人家无俗事":江边的人家没有世俗的纷扰,

"轻舟载网过柴门":一艘小船载着渔网,轻轻划过岸边简陋的柴门。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贞溪初夏六首(其二)》是元末明初文学家邵亨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绿阴桑柘满高原,白水蒹葭接远村”,描绘了一幅广阔而宁静的乡村画面,展现出初夏时节植被的生机,勾勒出乡村环境的宁静与清幽,尽显田园风光的质朴与自然。后两句“江上人家无俗事,轻舟载网过柴门”,将视角聚焦于江上人家,驾着轻舟、带着渔网悠然地经过自家柴门,呈现出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全诗以简洁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江南乡村初夏时节的独特景致,展现了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与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末明初词人

邵亨贞(1309~1401),元末明初词人。字复孺,号清溪(或作贞溪)。祖籍严州淳安(今属浙江),徙居华亭(今上海松江)。曾任松江府学训导,后其子邵佳因罪系狱,邵亨贞亦受牵累。邵亨贞熟谙经史,在书法、医卜、阴阳、佛老等方面均有造诣,工诗善词,尤长倚声。前期词作,多涉及读书交游、诗酒唱和。元明易代之际,其词拓宽了关注视野,将山河巨变、乱世生活写入词句中。入明之后的词作,多凄凉感伤。《风入松·与李仲舆叙旧》《春草碧·乱离避世无方略》《虞美人·谢张芳远惠杏花》等均有名。有《野处集》《蚁术诗选》《蚁术词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绿阴桑柘满高原”一句是对高原景色的描写。“绿阴”直接点明了初夏时节树木枝叶繁茂、郁郁葱葱的特点,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一个“满”字生动地描绘出桑柘树在高原上分布的密集状态,仿佛整个高原都被它们所覆盖,展现出高原上植被的丰富与茂盛,也凸显出初夏时节植物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白水蒹葭接远村”一句描绘了一幅悠远的画面。“白水”写出了水流清澈、明净的状态,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蒹葭”即芦苇,丛生在水边,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接远村”三个字,将眼前的白水、蒹葭与远处的村庄自然地连接起来,使整个画面的空间感得到了延伸,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乡村氛围,展现出乡村景色的开阔与和谐。“江上人家无俗事”一句展现了江上人家的生活状态。“无俗事”三个字简洁而直接地表达出这里的人们远离尘世喧嚣,没有繁琐复杂的世俗之事的烦扰。此句通过直白的表述,让读者感受到江上人家生活的纯粹与闲适,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羡慕之情,为全诗增添了一份宁静淡泊的意境。“轻舟载网过柴门”一句勾勒出江上人家日常劳作的场景。“轻舟”体现出船只的小巧轻便,在江上行驶自如;“载网”表明了江上人家的生活方式,即以捕鱼为生。“过柴门”则描绘出船只从自家简陋的柴门前经过的情景,将生活场景描绘得生动而真实。一个“过”字,动态地展现了江上人家驾舟归来的悠然姿态,进一步强化了他们闲适自在的生活氛围,也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动态美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傅若金《沛公亭》

下一篇:元·邵亨贞《渡江云 庚戌腊月九日,与邾仲羲同往江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