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huā
màn
·
·
shū
jiāng
jūn
jiā

朝代:元作者:李齐贤浏览量:3
jiāng
jūn
zhēn
hào
shì
shí
bàn
miàn
shēng
kuàng
西
mín
é
běi
lái
yān
zhào
bìng
pèi
lùn
qíng
xiāng
qiān
wǎn
guī
yǒu
mén
qián
zhì
hòu
yuān
míng
duì
jiǔ
huān
hān
zuò
tiǎo
dēng
huà
dào
sān
gēng
gāo
niǎo
yīng
yīng
huái
怀
bào
xiàng
jūn
qīng
rèn
guāng
yīn
tíng
guī
gèng
jìn
fēi
gōng
rén
jiān
shì
féng
bié
yún
sàn
yuè
kuī
yíng
dàn
shǐ
使
jīn
jiàn
zài
bái
tóu
huì
xún
méng

译文

将军您确实喜好贤士,与您结识一面、就足够我一生了。何况您从西边的岷山峨眉而来,从北方的燕赵之地前来,我们并辔而行谈论情谊。相互牵挽着、回到故乡,有门前幼小的孩子像等待陶渊明一样等待着您。面对美酒尽情欢乐,四座皆欢,挑亮灯烛交谈直到三更半夜。高声歌唱《伐木》之歌,鸟儿嘤嘤和鸣。我的心意向您尽情倾诉。任凭旅途中光阴流逝,想要停下归去的马匹,再尽情地干杯。人世间相逢与离别,就像浮云聚散、月亮圆缺一样。只要您健在,即使头发变白,我们也会前来践行盟约。

逐句剖析

"将军真好士":将军您确实喜好贤士,

"识半面、":与您结识一面、

"足吾生":就足够我一生了。

"况西自岷峨":何况您从西边的岷山峨眉而来,

"北来燕赵":从北方的燕赵之地前来,

"并辔论情":我们并辔而行谈论情谊。

"相牵挽、":相互牵挽着、

"归故里":回到故乡,

"有门前稚子候渊明":有门前幼小的孩子像等待陶渊明一样等待着您。

"对酒欢酣四坐":面对美酒尽情欢乐,四座皆欢,

"挑灯话到三更":挑亮灯烛交谈直到三更半夜。

"高歌伐木鸟嘤嘤":高声歌唱《伐木》之歌,鸟儿嘤嘤和鸣。

"怀抱向君倾":我的心意向您尽情倾诉。

"任客路光阴":任凭旅途中光阴流逝,

"欲停归骑":想要停下归去的马匹,

"更尽飞觥":再尽情地干杯。

"人间世逢与别":人世间相逢与离别,

"似浮云聚散月亏盈":就像浮云聚散、月亮圆缺一样。

"但使金躯健在":只要您健在,

"白头会得寻盟":即使头发变白,我们也会前来践行盟约。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木兰花慢·书李将军家壁》是元代词人李齐贤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回忆与李将军相识相交的过程,从初识的欣喜到一同归乡的期待,再到对饮畅谈、高歌抒怀,生动展现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下片则抒发了离别之情,感叹人生聚散无常,但坚信友情长存,即便岁月流逝,也会践行与友人的约定。全词情感真挚,豪迈与婉约兼具,既有对友情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将军真好士,识半面、足吾生。”:开篇直抒胸臆,高度赞扬李将军喜好贤士的品质。“识半面、足吾生”强调了与将军结识的珍贵,一个“足”字将词人对这次相识的满足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况西自岷峨,北来燕赵,并辔论情。”:“况”字进一步递进情感,描述了将军来自远方,二人并辔而行谈论情谊的场景。“岷峨”“燕赵”点明了将军的来处,增添了空间的广阔感,也暗示了二人结识的不易,使情谊显得更加珍贵。“相牵挽、归故里,有门前稚子候渊明。”: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二人相互牵挽着回到故乡,有幼小的孩子等待着,如同等待陶渊明一般。将孩子比作等待陶渊明,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也表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向往。“对酒欢酣四坐,挑灯话到三更。”:通过对饮酒和交谈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二人相聚时的欢乐氛围。“欢酣四坐”说明众人尽兴,“挑灯话到三更”则强调了交谈时间之长,进一步体现了二人情谊深厚。“高歌伐木鸟嘤嘤。”:“高歌”一词将欢快的气氛推向高潮,“伐木”之歌增添了文化内涵,“鸟嘤嘤”以景结情,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愉悦。“怀抱向君倾。”:直白地表达了词人将自己的心意毫无保留地向友人倾诉,进一步深化了二人之间的友情。“任客路光阴,欲停归骑,更尽飞觥。”:“任”字体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豁达态度,“欲停归骑”表达了不想离去的愿望,“更尽飞觥”则通过干杯的动作,将这种不舍之情推向高潮。“人间世逢与别,似浮云聚散月亏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生的聚散比作浮云的聚散、月亮的圆缺,形象地表达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使情感更加深沉。“但使金躯健在,白头会得寻盟。”:此句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只要友人健在,即使头发变白,也会前来践行盟约。体现了词人对友情的执着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之翰《沁园春 送刘牧之同知归江南》

下一篇:元·傅若金《沛公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