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徐州形胜":古老的徐州地势险要,
# 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消磨尽、":这里曾经消磨了、
"几英雄":多少豪杰英雄。
"想铁甲重瞳":遥想身披铁甲的双瞳人项羽,
# 铁甲重瞳:指西楚霸王项羽。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苖裔邪。”
"鸟骓汗血":身跨乌骓驰骋千里流血流汗,
# 汗血:汉朝时得自西域大宛的千里马,又称天马。《艺文类聚》卷九十三“兽部上”引《史记》谓:“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马,宛马曰天马。”此借以形容项羽所骑名马。,鸟骓:项羽所骑战马。
"玉帐连空":率众浴血奋战营帐如云。
# 玉帐:指军中营帐。
"楚歌八千兵散":最终四面楚歌八千人风云四散乌江自刎,
# 楚歌:指四面楚歌。
"料梦魂、":想必他那冤魂啊、
"应不到江东":怎肯撇下八千江东子弟的阴魂而自过江东。
"空有黄河如带":到而今只有黄河如带蜿蜒于远方,
# 黄河如带:据《徐州府志》卷二“山川”:黄河在城东北,自河南虞城县流入郡界,经砀山、萧县,入铜山界。《史记》:“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乱山回合云龙":纷乱参差的山峰高低逶迤起伏如龙。
# 云龙:即云龙山,又名石佛山。《江南通志》:云龙山,宋武微时憩息于此,有云龙旋绕之。《旧志》亦称: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乱山回合:据《徐州府志》记载,徐州周围有许多山,城北有九里山,城西有楚王山,城南有太山,城东南有奎山、三山,城东有子房山(一名鸡鸣山)、定国山、圣水山,城东北有彭城山、桓山、寨山、荆山,故称。因云龙山较著名,故举其大者。
"汉家陵阙起秋风":取得胜利的刘邦陵阙而今也秋风萧瑟,
# 汉家陵阙:本句化用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词句。
"禾黍满关中":禾黍离离长满关中。
# 禾黍满关中:《诗经·王风·黍离》序说,西周亡后,周大夫过宗庙宫室,尽为黍离,彷徨不忍去,乃作此诗。后用为感慨亡国、触景伤情之词。这里化用其意。关中,指今陕西省一带。《关中记》:“东自函谷,西至陇关,二关之间,谓之关中。”西汉帝王陵墓,均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故称。此句是说,刘邦虽然夺取了政权,取得了胜利,但如今陵阙照样为漫山遍野的庄稼所遮掩。
"更戏马台荒":当年项羽操演兵马的戏马台已残破不堪,
# 戏马台:在徐州城南部,与云龙山相对。项羽因山为台,以观戏马,故名。宋武帝刘裕为宋公时,在彭城,九月九日大会宾僚赋诗于此。元嘉二十七年魏太武帝南侵,立毡屋于戏马台,以望城中。见《徐州府志》卷八“古迹”。
"画眉人远":燕子楼上空留风流韵事的传说,
# 画眉人远:据《汉书·张敞传》记载,京兆尹张敞擅长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怃”(读wǔ),妩媚。此借“画眉人”,指称与盼盼交好者。萨都剌《彭城杂咏呈廉公亮佥事》(五首之四)谓:“何处春风燕子楼,断碑落日古城头。画眉人远繁华歇,无数远山生暮愁。”可与本句对读。
"燕子楼空":早已人去楼空。
# 燕子楼:旧址在徐州城北。
"人生百年如寄":人生百年如秋风中的匆匆过客,
# 寄:暂居,形容人生短暂。人生百年寄,古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谓:“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chì)霞中莩。”本句由此化出。
"且开怀":暂且开怀,
"一饮尽千钟":开怀畅饮一饮千盅。
"回首荒城斜日":回望夕阳照射着凄凉的荒城,
"倚栏目送飞鸿":独自倚立阑干目送着远去的飞鸿。
# 目送飞鸿: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李白《鞠歌行》曰:“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又,李白《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谓:“何意到陵阳,游目送飞鸿。”此或化用其意。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史诗。介绍了徐州作为古战场的形胜,描绘了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兴衰,体现了历史沧桑与人生短暂的哲理,营造了悲壮苍凉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英雄消逝的怅惘、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悲愤,以及对历史长河中个人渺小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铁甲重瞳,乌骓汗血”巧用项羽典故,“重瞳”指项羽,“乌骓”为其坐骑,突出其英雄形象;“楚歌八千兵散”化用垓下之围典故,暗示项羽败亡;“戏马台荒”关联项羽与刘裕重阳宴饮的历史,增加历史厚重感。借景抒情:“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以壮阔山河反衬英雄消逝的苍凉;“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借秋日萧索之景抒发对刘邦霸业消逝的感慨。对比:项羽的英雄壮举与乌江自刎对比,刘邦的胜利与陵阙荒芜对比,凸显历史兴衰的无常。虚实结合:实写徐州古迹,虚写历史场景(如项羽征战、楚歌四起),虚实交织,深化怀古主题。
3. 分段赏析
上片:“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开篇点明徐州险要地势,“消磨”一词奠定历史沧桑基调,引发对英雄消逝的感慨。“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以简练笔触刻画项羽英姿,“铁甲”“乌骓”“玉帐”凸显其威武,为下文败亡作铺垫。“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用“四面楚歌”典故,直书项羽兵败,“料梦魂”一句暗含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以壮阔山河之景收束上片,“空有”二字道尽历史虚无,山河依旧而英雄不再。下片:“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由项羽转向刘邦,“秋风”“禾黍”渲染萧瑟,暗示刘邦霸业亦成过往。“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戏马台”关联项羽、刘裕,“燕子楼”暗指唐代关盼盼故事,多重典故叠加,强化历史沧桑感。“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从历史转向自身,以“人生如寄”的豁达之语,暗含壮志未酬的无奈。“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以景结情,“荒城斜日”“飞鸿”营造孤寂苍凉的意境,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该词寄兴深远,情感深沉,笔势纵横,豪放雄健,复古朴苍劲,沉郁绵邈。
# 萨都剌写了这些有关徐州的典故,吊古伤今,感慨人生,大有英雄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乱山川的情调。初一略看,好似低沉颓唐,实际上他的感情很激烈深沉。
现代毛泽东
上一篇:元·王冕《吴姬曲 其六》
下一篇:元·杨维桢《宿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