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六七":一天,二天,三天,四天,五天,六天,七天,
# 一二三四五六七:指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董勋《答问礼俗》:“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万木生芽是今日":万木开始发芽的日子就是今天了。
# 万木生芽是今日:生芽,一年的第七天,恰时值立春,万物开始复苏。故云。万木生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万木,所有的树木。生芽,长出叶芽。一作“生涯”。
"远天归雁拂云飞":远望,天边的大雁在云间里飞去,
# 拂云:挨着云彩,形容雁飞得高。,归雁:春天里由南往北飞的雁。,远天:遥远的天宇。
"近水游鱼迸冰出":近看,水中的鱼破开冰面而蹦出。
# 迸冰出:鱼儿已急不可耐地撞破残冰而跃出水面。迸:往外溅散。,近水:近处的水里。
唐代文学家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西南)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光启中,入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与罗邺、罗虬合称“三罗”。其散文小品,笔锋犀利。诗风浅易流畅,亦颇有讽刺现实之作,长于提炼口头语,“今朝有酒今朝醉”(《自遣》)、“为谁辛苦为谁甜”(《蜂》)等诗句流传后世。著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书》《两同书》等。清人辑有《罗昭谏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绘立春时节景象的诗。描绘了正月初七立春这天,树木开始发芽,远方的大雁朝着北方飞翔,拂过云朵,近处的游鱼从破冰的水中跃出。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远天归雁拂云飞”写远处天空中大雁飞翔,“近水游鱼迸冰出”写近处水中游鱼破冰而出,远近结合,全面展现立春时的生机。
3. 分段赏析
首句看似寻常,仅由七个数字构成,实则匠心独运,意味深长。既点明当年立春恰逢正月初七,暗合人日之意,更反映出诗人在漫长寒冬中,度日如年,逐日盼望着春天的急切心境,以及春至时的欣慰之情。这七个平凡数字,经诗人妙笔,融入了喜悦情绪。第二句则概括描述立春之后,草木逐渐复苏,开始抽芽展叶,展现出春天赋予万物生机、使万象焕然一新的力量。诗的三、四句对仗工整,先描绘天边归雁,如离弦之箭,擦云疾飞;再刻画眼前游鱼,不时从浮冰水面奋力跃出。此景视野开阔,意象鲜明,不仅热情赞颂了春天的降临,也委婉表露了诗人意欲摆脱科考束缚、离开京城,归隐江湖的想法。这两句以高远的归雁与近低的游鱼相互映衬,将春天的勃勃生机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风格通俗明快。历经严冬,人们对春天的来临翘首以盼。立春之时,喜悦之情自然涌上心头。该诗虽以写景为主,却景中含情,句句皆情语。尤其是通俗易懂的口语运用,传递出轻松愉悦的节奏与情调,极具感染力。归雁翱翔、游鱼跳跃,这些充满生机的景象,宛如一幅生动的写意画,虽画面简洁,却天上水中,动静结合,精准传达出春回大地的美妙意境。
# 起句奇甚,自有诗来所未有。
清黄周星《唐诗快》
# 首句全用数字,极为罕见。罗隐《酬丘光庭》一开篇就说“正月十一日书札,五月十六日到来”,应是刻意为之,而他当年在京逢立春日正是正月初七,如斯首句可谓妙手天成,本来枯燥的数字顿然诗意焕发。而万树萌芽、南雁北飞、游鱼迸冰三个意象,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现了春天生意盎然的景象。
不详当代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元洛《一日一诗》
上一篇:唐·杜牧《题武关》
下一篇:唐·蒋防《至人无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