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o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shù
jiū
luàn
guān
guān
yāo
fēn
shān
yōu
suì
huàn
huò
chéng
zhì
huān
màn
màn
xiāo
gàn
zhōng
yǒng
huàn
huā
cǎn
yán
fēng
dǒu
shuāi
huǐ
jiào
huà
wěi
jīng
jiān
jūn
zhì
yuǎn
yǐn
yōu
zēng
tàn

译文

八哥钻进了树洞里,雎鸠的叫声杂乱无章。妖异的气氛在幽深之处蔓延,虚假的迷惑被当成了最大的欢乐。人们日夜放纵无度,还希望能永远没有灾祸。凄冷的雨下得多么让人愁苦,残留的花朵也失去了光彩。社会风俗突然衰败崩坏,教化之道被像杂草一样丢弃。有见识的人能深谋远虑,内心的隐忧让他们不禁愤慨叹息。

逐句剖析

"鸲鹆入树腹":八哥钻进了树洞里,

"雎鸠乱关关":雎鸠的叫声杂乱无章。

"妖氛扇幽邃":妖异的气氛在幽深之处蔓延,

"幻惑成至欢":虚假的迷惑被当成了最大的欢乐。

"漫漫恣宵旰":人们日夜放纵无度,

"终永期无患":还希望能永远没有灾祸。

"凄雨苦何其":凄冷的雨下得多么让人愁苦,

"余花惨无颜":残留的花朵也失去了光彩。

"风俗陡衰毁":社会风俗突然衰败崩坏,

"教化委荆菅":教化之道被像杂草一样丢弃。

"君子致远虑":有见识的人能深谋远虑,

"隐忧增忾叹":内心的隐忧让他们不禁愤慨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鸲鹆谣》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一首古体诗。此诗以鸲鹆、雎鸠等禽鸟起笔,描绘出妖氛弥漫、乱象丛生的景象,“妖氛扇幽邃,幻惑成至欢”写出邪气蔓延、世人被迷惑的状态。诗中借自然与社会的乱象,抒发对风俗衰败、教化废弛的忧虑,“君子致远虑,隐忧增忾叹”直抒胸臆,表达了有识之士的深切感慨。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语言直白,情感沉痛,展现出对时局的关注与忧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鸲鹆入树腹,雎鸠乱关关”,此句以禽鸟反常之态起笔。鸲鹆(八哥)钻入树中,显诡异之状;雎鸠本为喻和谐之鸟,此刻却叫声杂乱失序。这反常景象暗喻世道失常,本该有序之物陷入混乱,透着一股不安的气息,为全诗奠定忧虑的基调。“妖氛扇幽邃,幻惑成至欢”,此句写邪气蔓延之景。妖异之气在幽深之处扩散,如阴影般笼罩;世人被虚假表象迷惑,竟将虚妄视作极致欢愉。这两句道尽时风败坏,邪气潜藏而人们浑然不觉,反以错为对,可悲可叹,字间满是对世道迷乱的痛惜。“漫漫恣宵旰,终永期无患”,此句描世人放纵之态。人们日夜放纵无度,沉湎享乐不知收敛,还妄想能永远无灾无难。这般短视与盲目,对潜藏的危机毫无察觉,尽显麻痹之态,诗人对此的忧虑暗藏其间,为后文的悲叹埋下伏笔。“凄雨苦何其,余花惨无颜”,此句以景物衬凄情。凄冷的雨丝下个不停,何等令人愁苦;残存的花朵在雨中失却光彩,面容凄惨。这悲凉秋景既是眼前所见,亦是时运衰败的写照,将无形的悲苦化作有形的景物,更显世道的萧条。“风俗陡衰毁,教化委荆菅”,此句直陈社会乱象。社会风气骤然衰败崩坏,礼俗荡然无存;教化育人之道被弃如杂草,无人问津。这两句点出症结所在,风俗与教化的崩塌是根基之失,字里行间满是对世道沉沦的痛心。“君子致远虑,隐忧增忾叹”,此句抒君子之忧。有识之士能深谋远虑,见及隐患;内心的隐忧日益深重,不禁发出愤慨的叹息。这是诗人以君子自况,将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化作声声慨叹,情感沉郁,尽显忧国忧民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张翥《花心动 剑浦有感》

下一篇:元·尹志平《道无情 老年退居沁郡,奉诏还燕京大长春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