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朝代:元作者:乔吉浏览量:3
bàn
tiān
fēng
qiū
guài
shí
lǎo
shù
gōu
lóu
tái
xiù
chán
jiē
chén
nián
shī
yún
shī
湿
jīng
lóu
qín
diào
lěng
shēng
xián
qiū
jiàn
guāng
hán
yǐng
dòng
lóng
jiǎo
zuì
yǎn
yōu
yōu
qiān
ēn
chóu
làng
juǎn
hún
shān
suǒ
chóu

译文

半空中风雨布生,给大地罩上了秋天般的气氛。怪石像猛虎或卧或蹲,古树伛偻着屈曲的树身。寺院的台阶上蒙着绿苔,两旁的诗壁上沾满了灰尘,藏经楼偎伴着浮云,也显得那样的湿冷。虎丘塔边再听不到古时的琴声,龙潭水粼粼摇动,仿佛存留着宝剑的寒影。我睁开悠悠的醉眼,回顾历史上的虎斗龙争。如今只见浪涛卷动着伍子胥的英魂,青山无语地锁留着吴国灭亡的怨恨。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作者以自己的思想感情通过景物描绘传达给读者,是中国诗歌艺术表现的常法。该曲的特点,即是将虎丘的群景有意识地作为诗人怀古意绪的外化。所以在曲中,半天风雨虽颇具典型性,却并非作者着力表现的主体,仅作为一种冷色调氛围的构成因素。这种严冷的色调,正是作者抚今追昔、千古恩仇的内心情潮的折射。曲中写怪石老树,以及苔绣、尘黏、云湿,并不着重于风雨的介入,而更多地体现出岁月风霜的影响;琴调冷、剑光寒两句,更是老练地将古迹的历史与现状沟通。这种取景传象的手法,正是古人所说的思接千载,以及对待景物的取其势而不取其质。当然,作者也并非将风雨登虎丘的风雨完全置于一旁,结尾两句浪卷胥魂,山锁吴愁,便重又巧妙地转回到了风雨的影响。须知虎丘旁只有一条叫山塘的小溪,无浪可言,而虎丘本身明秀佳丽,也很难与锁愁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半天风雨如秋的特定情景下就有所不同,风雨凄迷,天地山川足以为之改容。这两句既是怀古意绪的延伸,又是对风雨虎丘峭冷景象的添写,可谓虚实相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士熙《李宫人琵琶引》

下一篇:元·许桢《太常引·藕花香里有丛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