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湿金茎月转西":露水打湿了铜柱,月亮已转向西天,
"披香太液净无泥":披香殿旁的太液池洁净无泥。
"朵云散尽千官影":像花朵般的云彩渐渐散尽,百官的身影已消失无踪,
# 朵:一作梨。
"独见桐花小凤栖":只看见桐花掩映中,有一只小小的凤凰栖息着。
王逢,(1319—1388)元明间常州府江阴人,字原吉。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1. 分段赏析
首句“露湿金茎月转西”,开篇描绘宫廷夜直的静谧夜景。露水打湿了铜制的承露盘,月亮已经向西转动,“露湿金茎”点出深夜的寒凉与宫廷器物的精致,“月转西”暗示夜已深沉,时间的流逝感与环境的静谧感交织,为画面奠定清冷孤寂的基调。次句“披香太液净无泥”,延续对宫廷夜景的刻画。披香殿与太液池一带洁净得没有一丝泥土,“披香”“太液”点明宫廷中的具体地点,“净无泥”既写出环境的洁净,又透着夜的宁静,与“露湿金茎”相呼应,进一步渲染宫廷深夜的清幽氛围。第三句“朵云散尽千官影”,写出夜阑人散的景象。像花朵般的云彩散去,百官的身影也已消失,“朵云散尽”既写云散的实景,又暗喻朝会结束的时间节点;“千官影”的消失与“独见”形成对比,从热闹散尽的角度反衬出夜直者的孤独,为下文聚焦“独见”之物铺垫。末句“独见桐花小凤栖”,以特写镜头收束全诗,凸显夜直者的坚守。只看见桐花绽放,一只小凤凰栖息其上,“独见”二字强调夜阑人静后的唯一景象,“桐花”“小凤”的意象既含祥瑞之意,又暗合“奉礼府君”的身份,以静美的画面写出夜直者独自坚守的孤寂与庄重。
上一篇:元·冯尊师《苏武慢·出世登真》
下一篇:元·王吉昌《月中仙 九转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