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楝花风起漾微波":夏天的暖风吹来了,
# 漾微波: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纹。,楝花风:指夏季的风。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人们常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
"野渡舟轻客自过":客人乘舟轻轻渡过小溪。
# 野渡:指郊野溪头渡口。
"沙上儿童临水立":儿童立在溪水边的沙滩上,
# 临水立:靠近水边站着。
"戏将萍藻饲黄鹅":顽皮地拿着浮萍叶在喂小鹅。
# 黄鹅:小鹅。黄:一作新。,饲:喂。,将:拿着。,戏:玩耍,戏耍,嬉戏。
元末明初词人
邵亨贞(1309~1401),元末明初词人。字复孺,号清溪(或作贞溪)。祖籍严州淳安(今属浙江),徙居华亭(今上海松江)。曾任松江府学训导,后其子邵佳因罪系狱,邵亨贞亦受牵累。邵亨贞熟谙经史,在书法、医卜、阴阳、佛老等方面均有造诣,工诗善词,尤长倚声。前期词作,多涉及读书交游、诗酒唱和。元明易代之际,其词拓宽了关注视野,将山河巨变、乱世生活写入词句中。入明之后的词作,多凄凉感伤。《风入松·与李仲舆叙旧》《春草碧·乱离避世无方略》《虞美人·谢张芳远惠杏花》等均有名。有《野处集》《蚁术诗选》《蚁术词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儿童活动的场景,体现了初夏时节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轻客自过。”用“风起漾波”的细微动态与“舟轻客过”的轻灵动作,反衬出野渡无人、天地清幽的静谧氛围。这种动静对比既凸显了江南初夏特有的空灵意境,又暗含诗人对恬淡田园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楝花风起漾微波,野渡舟轻客自过。”描写溪初夏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舒适的氛围。楝花随风轻摆,水面上漾起微波,野渡的小舟轻轻摇曳,客人悠然自得地渡过。诗人以动衬静,通过描绘微风、涟漪、轻舟和过客,使得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后两句“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藻饲黄鹅。”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沙岸上的儿童临水而立,嬉戏着将萍藻喂给黄鹅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生动和谐。儿童们的天真活泼和乡村生活的欢乐场景,进一步烘托出乡村生活的和平宁静。
上一篇:元·贡师泰《赠天台李炼师》
下一篇:元·王蒙《钱塘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