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叹
"】":】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筑墙的泥水匠傅说,进入了殷高宗的梦境,因此被举以为相,
# 筑墙的:指傅说。他是个奴隶,曾隐居傅岩。高宗梦见一个圣人,四处访求,在傅岩找到了傅说,举以为相,使得国家大治。
"钓鱼的也应飞熊梦":钓鱼的老翁吕尚,应了周文王的“飞熊”梦,也做了高官。
# 钓鱼的:指吕尚,即姜太公。
"受贫的是个凄凉梦":穷苦人连梦里都是孤寂凄凉的景象,
"做官的是个荣华梦":当官的人连梦里都是功成名就、富贵显达的场景。
"笑煞人也末哥":这情形实在令人发笑,
# 也末哥:也作“也么哥”。语尾助词,无义。此句在这里重复两遍,是《叨叨令》的定格。
"笑煞人也末哥":这情形实在令人发笑,
"梦中又说人间梦":自己在评说人间的梦,实际上本也在梦之中。
"去年今日题诗处":去年今天的这个地方,我曾在此题诗留念,
"佳人才子相逢处":这里曾是才子与佳人相遇定情的地方。
"世间多少伤心处":这世间又有多少令人伤心的地方,
"人面不知归何处":当年见过的那美丽女子,如今也不知归向了何方。
"望不见也末哥":怎么也看不见啊,
"望不见也末哥":怎么也看不见啊,
"绿窗空对花深处":只能独自守着绿窗,徒劳地面对着繁花深处的春景。
"【":【四景
"】":】
"春寻芳竹坞花溪边醉":春天到竹坞、花溪边寻赏春光,喝得醉意朦胧,
"夏乘舟柳岸莲塘上醉":夏天在柳岸、莲塘中乘舟游玩,喝得醉意醺然,
"秋登高菊径枫林下醉":秋天登上高处,在菊径、枫林下饮酒,喝得沉醉,
"冬藏钩暖阁红炉前醉":冬天在暖阁、红炉前玩“藏钩”游戏,喝得微醉。
"快活也末哥":这样的日子真是快活,
"快活也末哥":这样的日子真是快活,
"四时风月皆宜醉":四季的风花雪月,都适合用来畅饮至醉。
"桃花开院宇中欢欢喜喜醉":桃花绽放时,在庭院中欢欢喜喜地喝得微醉,
"芰荷香池沼边朝朝日日醉":菱荷飘香时,在池沼边日复一日地喝得醉意绵绵,
"金菊浓篱落畔醺醺沉沉醉":金菊盛开时,在篱笆边醺醺沉沉地喝得大醉,
"蜡梅芳庾岭前来来往往醉":蜡梅飘香时,在庾岭前人来人往中喝得半醉。
"醉来也末哥":喝醉了啊,
"醉来也末哥":喝醉了啊,
"醉儿醒醒儿醉":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循环往复。
"【":【失题
"】":】
"呜呀呀寒雁空中叫":寒雁在空中发出“呜呀呀”的哀鸣,
"扑冬冬禁鼓楼头报":宫城的禁鼓在楼头“扑冬冬”地敲响报时,
"淅零零疏雨窗间哨":疏的雨丝打在窗上,发出“淅零零”的哨音,
"吉丁当铁马檐前闹":屋檐下的风铃被风吹动,发出“吉丁当”的响声。
"睡不著也末哥":根本睡不着啊,
"睡不著也末哥":根本睡不着啊,
"纵然有梦还惊觉":就算勉强睡着做了梦,也会被吵醒。
"【":【悲秋
"】":】
"叮叮当当铁马儿乞留玎琅闹":铁马(风铃)被风吹得“叮叮当当”“乞留玎琅”地响成一片,
"啾啾唧唧促织依柔依然叫":蟋蟀“啾啾唧唧”地叫着,声音绵长不断,
"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细雨“滴滴点点”“淅零淅留”地落下,像哨音般细碎,
"潇潇洒洒梧叶儿失流疏剌落":梧桐叶“潇潇洒洒”“失流疏剌”地纷纷飘落。
"睡不著也末哥":根本睡不着啊,
"睡不著也末哥":根本睡不着啊,
"孤孤另另单枕上迷彪模登靠":孤孤单单地靠着枕头,困倦得迷迷糊糊。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描写了梦、醉、景、声等日常细节,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从人生虚幻的怅惘到现实无奈的隐忧,再到失眠之苦与孤寂愁思的情感脉络,表达了人生虚幻与孤寂愁思交织的深沉感慨,情感真实动人。
2. 写作手法
反复:“望不见也末哥,望不见也末哥”,“快活也末哥,快活也末哥”“醉来也末哥,醉来也末哥”反复强调,将自己的情绪反复表达,更加突出了当时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先看《自叹》部分。前四句用“筑墙的曾入高宗梦,钓鱼的也应飞熊梦。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中“梦”串起不同人生:筑墙的人曾进入高宗的梦境(暗指傅说被重用的故事),钓鱼的人也像姜太公那样应了飞熊梦(指被明主赏识),但普通穷人只有凄凉的梦,当官的人则有荣华的梦。最后“笑煞人也末歌,笑煞人也末哥,梦中又说人间梦。”,把前面这些梦再装进一个大梦里,一层层叠加,让人感受到人生像梦一样虚幻。“笑煞人也末歌”的重复,既像在嘲笑这些梦的可笑,也带着对世事的无奈。后四句转到具体回忆“去年今日题诗处,佳人才子相逢处。世间多少伤心处,人面不知归何处。”:去年今天题诗的地方,本是和佳人才子相遇的美好场景,可如今世间多少伤心事,那人却不知去了哪里。“望不见也末哥,望不见也末哥,绿窗空对花深处。”反复强调,越说越失落,最后只能望着空窗,看繁花深处,更觉得孤单。《四景》部分按四季写“醉”:春天在竹坞花溪边寻花喝酒,夏天在柳岸莲塘坐船喝酒,秋天在菊径枫林登高喝酒,冬天在暖阁红炉旁玩藏钩游戏喝酒。“快活也末哥”的重复,像平时说话一样自然,透着及时行乐的满足;“四时风月皆宜醉”更把这醉意升华为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好像暂时忘了之前的虚无,更珍惜眼前的日子。“桃花开院宇中欢欢喜喜醉,芰荷香池沼边朝朝日日醉,金菊浓篱落畔醺醺沉沉醉,蜡梅芳庾岭前来来往往醉。”写出了不同季节的花下醉态:桃花开时在院子里欢欢喜喜地醉,芰荷飘香时在池边日日醉,金菊盛开时在篱笆边醉得昏沉,蜡梅香时在庾岭前人来人往地醉。“醉来也末哥”的重复里,“欢欢喜喜”“朝朝日日”这些叠词,让醉态更真实;“醺醺沉沉”“来来往往”则像在描述醉眼看到的画面,把“醉”写得很鲜活。《失题》写秋夜睡不着:寒雁“呜呀呀”叫,禁鼓“扑冬冬”响,稀稀拉拉的雨“淅零零”打在窗上,屋檐的铁马“吉丁当”乱响。这么多声音吵得人更睡不着,最后说“纵然有梦还惊觉”——连梦都做不踏实,随时会被惊醒,孤独感更重了。《悲秋》则用秋夜的声音写孤独:铁马“叮叮噹噹”响,蟋蟀“啾啾唧唧”叫,细雨“滴滴点点”落,梧桐叶“潇潇洒洒”掉。一遍又一遍说“睡不著也末哥”,加上“孤孤另另”“迷迷糊糊”的状态,把一个人躺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难受,写得特别真实,让人看了心里发酸。
4. 作品点评
这部作品在《全元散曲》里完整收录了四首曲子。其中【自叹】一篇里关于梦境的思考,以及【四景】一篇按四季展开的叙事方式,是研究元代散曲联章体发展的重要参考例子。明清时期的曲谱大多收录了它用“叨叨令”曲牌创作的范例,尤其是“也末哥”这种词句格式的运用,对后世《长生殿·弹词》等剧作的曲词结构有直接影响。现代学者指出,作品中“铁马”“疏雨”这类金属元素与自然声音景象的组合,开创了元散曲中类似“秋声赋”的抒情传统。
上一篇:元·王处一《苏幕遮 丹阳祠堂》
下一篇:元·贡师泰《赠天台李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