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疏斋《西湖》":依据卢疏斋原作中关于西湖的内容进行创作
# 卢疏斋:即卢挚,元代散曲作家。
"春风骄马五陵儿":富家子弟出游忙,
# 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指建在长安附近,渭水北岸的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即高帝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太平寰宇记》卷廿六云:“汉初,徒关东豪族以奉陵邑,长陵、茂各万户。”汉代帝王营建陵基,往往将富家豪族、皇亲贵成安置在附近居住,故五陵儿泛指贵族子弟。
"暖日西湖三月时":西湖三月好春光,
"管弦触水莺花市":管弦声掠过水面,歌女们的演技巧令人称奇。
#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元代一般指歌儿舞女较集中之处。,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不知音不到此":如果不是知音,便难以体会这种美妙,
"宜歌宜酒宜诗":此情此景,真是适合歌唱、适合饮酒、适合写诗。
# 宜歌宜酒宜诗:仿辛弃疾《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句而成。
"山过雨颦眉黛":雨后春山如西子皱眉,
# 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柳拖烟堆鬓丝":烟柳如丝像女子鬓边长发。
# 鬓丝:鬓发。
"可喜煞睡足的西施":春天的西湖,真像睡梦初醒的美女。
"采莲湖上画船儿":西湖上漂荡着采莲的画船儿,
"垂钓滩头白鹭鸶":滩头上站着正在捕鱼的白鹭鸶。
# 白鹭鸶:即白鹭。
"雨中楼阁烟中寺":还有那烟雨中的楼阁和古寺,
"笑王维作画师":真可以讥笑王维画师都画不出这种美景。
"蓬莱倒影参差":蓬莱仙境在湖中落下参差的倒影。
"薰风来至":随着一阵薰风吹来,
"荷香净时":荷花香气飘来。
"清洁煞避暑的西施":夏天的西湖,真是清洁宁静让人心净的美丽地方。
"金卮满劝莫推辞":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已是黄柑紫蟹时":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
"鸳鸯不管心事":湖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湖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
"便白头湖上死":只要在湖上白头偕老。
"爱园林一抹胭脂":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
"霜落在丹枫上":霜染在丹枫上,
"水飘着红叶儿":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
"风流煞带酒的西施":秋天的西湖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人家篱落酒旗儿":篱落中的人家挂着酒旗儿,
"雪压寒梅老树枝":大雪压弯了寒梅的老树枝。
"吟诗未稳推敲字":想为西湖作首诗,不知道如何来推敲字句,
"为西湖捻断髭":因此捻断嘴边的胡须,
# 髭:指嘴边的长而浓密的胡须。
"恨东坡对雪无诗":埋怨苏轼作了那么多的西湖诗,但没有一首写西湖的雪景。
# 东坡:与下句的“苏学士”,都是指宋代文学家苏轼。
"休道是苏学士":不要说是苏学士,
"韩退之":还是韩退之,
# 韩退之:即唐代文学家韩愈。
"难装煞傅粉的西施":都难以描画这冬天像以雪傅粉的西湖美景。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是一组元曲散曲,全篇共有四首。描绘了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西湖,生动呈现西湖四季更迭中的迷人风姿。
2. 写作手法
比喻:“风流煞带酒的西施”,这一句以“带酒的西施”喻秋日西湖,描写出西湖的美丽醉人。多感官描写:“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两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景,那么,“管弦触水莺花市”,则侧重于捕捉听觉的感悟。用典:其中“鸳鸯不管心事,便白头湖上死。”二句,引用西施、范蠡一同泛舟五湖的传说,既切西湖地理,又以爱情典故歌颂山水长情,使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相映成趣,来歌颂他们爱情的始终如一。远近结合:下面“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二句,一取远观之景,一采目下所得,远眺雨后苍山如美人蹙眉,近观烟柳似青丝堆鬓。
3. 分段赏析
《双调·湘妃怨·和卢疏斋西湖》是马致远以“水仙子”曲牌创作的四首散曲小令,分别吟咏杭州西湖春、夏、秋、冬四季景致。春景:动态绘景,物我交融“春风骄马五陵儿”一曲聚焦西湖春日丽景。开篇以“骄马五陵儿”的动态画面切入——华服少年乘马徜徉湖畔,打破静态景物的沉寂,为湖景注入生命活力。作者以倒装笔法先现人物活动,再补叙时间地点,以突兀之笔营造新奇感。“管弦触水莺花市”则从听觉角度着墨,一个“触”字将袅袅乐声比作轻抚湖面的无形之手,细腻传递出乐声萦绕不去的美妙意境。继而以“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转入主观感悟,实现景物与情志的交融。“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两句,远眺雨后苍山如美人蹙眉,近观烟柳似青丝堆鬓,以西施妙喻增添谐趣,尽显清丽晓畅、通脱旷达的曲风。夏景:自然为宗,动静相生“采莲湖上画船儿”一曲专写西湖夏景,以自然风光为主角。作者以不同视角捕捉西湖侧面:画船、荷叶、沙鸥、远山构成立体空间图景,更以“香风”“荷香”诉诸嗅觉,营造心醉神迷的沉浸感。全曲基调优美宁静,与春景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笑王维作画师”一句似突兀插入,却如异峰突起,打破写景的平板,足见作者匠心。虽未直写人物,却以隐于景中的观者视角,暗衬西湖盛夏的清幽宜人,故称其为“清洁煞避暑的西施”。秋景:典故入曲,情韵兼得“金卮满劝莫推辞”一曲咏西湖秋景,延续卢挚原曲“西子”意象,以“带酒的西施”喻秋日西湖。“鸳鸯”二句化用西施与范蠡泛舟五湖的传说,既切西湖地理,又以爱情典故歌颂山水长情,使自然之美与人文底蕴相映成趣。冬景:以虚写实,托景抒情“人家篱落酒旗儿”一曲聚焦西湖冬雪,以“雪压寒梅”等意象勾勒素雅景致。作者以“难下笔”的自谦,衬雪景之妙,并推苏轼、韩愈为参照,直言先贤亦难尽述其美,以虚笔强化西湖冬景的极致魅力,于留白中见意趣。组曲特色:酬和之美,清丽一格作为酬和之作,此组曲延续了卢挚原曲的清丽格调,与马致远多数作品的豪放风格迥异。四首曲子分别以四季为轴,春之动感、夏之静谧、秋之情韵、冬之素雅,均以细腻笔触绘景,巧妙融入感官体验与人文典故,既具画面之美,又含哲思之情,堪称元曲中“以曲为诗”的典范,亦可见元人将散曲视为“新诗”的创作自觉。
4. 作品点评
酬和之美,清丽一格作为酬和之作,此组曲延续了卢挚原曲的清丽格调,与马致远多数作品的豪放风格迥异。四首曲子分别以四季为轴,春之动感、夏之静谧、秋之情韵、冬之素雅,均以细腻笔触绘景,巧妙融入感官体验与人文典故,既具画面之美,又含哲思之情,堪称元曲中“以曲为诗”的典范,亦可见元人将散曲视为“新诗”的创作自觉。
# 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
元刘时中《水仙操并引》
上一篇:元·王吉昌《江梅引 气邪归正》
下一篇:元·谭处端《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