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ìng
yuán
huā
​​luò
shí
zhāo
qián
yuán
wài
tóng
zuì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2
huā
yuán
yīng
chí
zhèng
shì
fēng
chuī
láng
shí
jìn
西
shù
shù
yóu
kān
zuì
bàn
luò
chūn
fēng
bàn
zài
zhī

译文

想要离开这花园却总觉该再停留片刻,现在正是春风吹拂,花瓣散落一地的时候。往西边望去,那几株杏树尚有残花可赏,足够让人沉醉,枝头的花儿一半已被春风吹落,一半仍倔强地留在枝头。

逐句剖析

"花园欲去去应迟":想要离开这花园却总觉该再停留片刻,

"正是风吹狼藉时":现在正是春风吹拂,花瓣散落一地的时候。

"近西数树犹堪醉":往西边望去,那几株杏树尚有残花可赏,足够让人沉醉,

"半落春风半在枝":枝头的花儿一半已被春风吹落,一半仍倔强地留在枝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杏园花落时招钱员外同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杏园花落时的景象。首句点明诗人欲去花园却觉应迟,正因此时风吹花落、景象狼藉;次句具体展现这一场景,营造出一种略带萧瑟的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写近西边还有几棵树上的花,一半在春风中飘落,一半仍留在枝头,尚可让人沉醉其中。全诗语言平实自然,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杏园花落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景难再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在残景中寻得乐趣的心境。整体风格清新质朴,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即景抒情诗。描绘了暮春时节杏园花落、风吹狼藉的萧瑟景象,残花半落半留于枝头的动态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春光流逝的孤独惆怅,以及对友人钱员外的深切思念与共饮消愁的诚挚邀约。

2. 分段赏析

首句“花园欲去去应迟”,诗人以欲行还留的矛盾心理开篇,一个“迟”字既点明暮春时节杏园花事将尽的惋惜,又暗含对即将离去的花园的眷恋不舍。这种心理描写生动细腻,将惜春之情具象化,为全诗奠定了感伤基调。次句“正是风吹狼藉时”紧承前句,以“风吹狼藉”的动态画面,将花落满地的凄凉景象推至眼前。“狼藉”二字既写出了落花被风吹散的杂乱状态,又暗含诗人面对春光消逝的凌乱心境,通过视觉描写强化了惜春主题。第三句“近西数树犹堪醉”笔锋陡转,诗人将目光聚焦于西侧几株尚存残花的杏树。“犹堪醉”三字既是对残花虽败犹可赏的肯定,又透露出诗人借酒消愁的无奈。这一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又暗示了其孤独心境中渴望慰藉的迫切。末句“半落春风半在枝”以精妙的对仗收束全诗,通过“半落”与“半在”的对比,将残花在风中摇曳的瞬间定格为永恒画面。这既是实写杏花将落未落的自然状态,又隐喻着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与留恋,更暗含对友人钱员外“同醉”的深切期盼,愿与友人共赏这残春美景,暂忘时光流逝之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冯道《赠窦十》

下一篇: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