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mèng
jīn
zuò

朝代:元作者:元好问浏览量:3
zǒng
dào
wàng
yōu
yǒu
kāng
jiǔ
féng
huān
chù
gèng
nán
wàng
táo
hóng
bái
chūn
qiān
shù
shì
jīn
fēi
xiào
chǎng
hào
dàng
lín
làng
yín
chāi
gǎo
mèi
mǎn
lín
qiáng
bǎi
nián
dōu
néng
ér
cáo
shuō
zuì
kuáng

译文

人们总说杜康酒能让人忘却忧愁。在欢乐的宴饮场合,酒更让人难以忘怀。看那桃花嫣红、李花洁白,春日里千树繁花竞放,面对古今的变迁,不过是付之一笑罢了。歌声激昂浩荡,挥毫泼墨酣畅淋漓。邻墙边满是头戴银钗、身着素衣的女子。人这一生,真正得意畅快的时候能有几回呢,就让我把这份醉后的狂放之态,说给晚辈们听听吧。

逐句剖析

"总道忘忧有杜康":人们总说杜康酒能让人忘却忧愁。

"酒逢欢处更难忘":在欢乐的宴饮场合,酒更让人难以忘怀。

"桃红李白春千树":看那桃花嫣红、李花洁白,春日里千树繁花竞放,

"古是今非笑一场":面对古今的变迁,不过是付之一笑罢了。

"歌浩荡":歌声激昂浩荡,

"墨淋浪":挥毫泼墨酣畅淋漓。

"银钗缟袂满邻墙":邻墙边满是头戴银钗、身着素衣的女子。

"百年得意都能几":人这一生,真正得意畅快的时候能有几回呢,

"乞与儿曹说醉狂":就让我把这份醉后的狂放之态,说给晚辈们听听吧。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孟津作》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金朝时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总道忘忧有杜康”,通过提及杜康(代指酒)引出借酒消愁的主题,接着用“桃红李白春千树”等意象描写了春天景色绚烂的景象,并以“古是今非笑一场”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古今之别的感慨。下阕“歌浩荡,墨淋浪”描绘了文人醉后放声高歌、挥毫泼墨的情态。结尾句“百年得意都能几,乞与儿曹说醉狂”将词人的个人感受深化为对人生得意时光短暂的慨叹,体现出一种豁达洒脱的心态。全诗语言凝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描写了​​春日宴饮狂欢的场景与古今天地之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悲愤与旷达交织的矛盾心境​​。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总道忘忧有杜康”,借酒能忘忧的传统说法,点明借酒消愁的主题,为全词定下情感基调。“酒逢欢处更难忘”,进一步强调在欢乐场合饮酒更令人难忘,深化了借酒寄情的意味。接着“桃红李白春千树”描绘出春日里桃花红、李花白的绚烂美景,以乐景衬哀情,为后文情感的抒发埋下伏笔。“古是今非笑一场”则笔锋一转,以一种豁达又略带嘲讽的态度看待历史的变迁,表达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下片“歌浩荡,墨淋浪”,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出宴饮时歌声激昂、挥毫泼墨的豪放场景,体现出当时热闹欢快的氛围。“银钗缟袂满邻墙”,描绘出众多女子聚集在邻墙边的画面,进一步渲染出热闹的场景。然而,“百年得意都能几”笔锋急转,发出对人生短暂、得意时刻稀少的感慨,与前文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最后“乞与儿曹说醉狂”,以一种自嘲又旷达的口吻,表示愿意将这份醉态狂情说与晚辈听,展现出词人对人生的超脱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邵亨贞《齐天乐 戊子清明,次曹云翁韵》

下一篇:元·王冕《漫兴 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