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zhú
tíng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hán
jiā
tíng
néng
xiāo
liú
shuǐ
jiān
jiān
zhú
wéi
qīng
jìng
wéi
chén
dào
shēn
yōu
zhēn
shì
xiāng
wéi
liáng
biāo
yùn
qīng
yún
dòng
bái
yuè
liú
guāng
cuì
fēi
ān
shí
shí
xié
měi
jiǔ
jūn
tán
xiào
kàn
yún
guī

译文

韩家的亭子非常清雅脱俗,四周环绕着潺潺流水和茂密的竹林。这里的清净,难道仅仅是尘俗不至吗?这里的幽深真是与世俗相违背。凉风激荡着竹韵,仿佛使青云也为之摇动,月洒下银辉,竹叶在月光中轻颤,宛如翠鸟展翅翻飞。怎样才能常常带着美酒?和你一起谈笑,看着云彩悠悠飘去。

逐句剖析

"韩家亭子能潇洒":韩家的亭子非常清雅脱俗,

"流水溅溅竹四围":四周环绕着潺潺流水和茂密的竹林。

"清净岂惟尘不到":这里的清净,难道仅仅是尘俗不至吗?

"深幽真与世相违":这里的幽深真是与世俗相违背。

"凉飚激韵青云动":凉风激荡着竹韵,仿佛使青云也为之摇动,

"白月流光翠羽飞":月洒下银辉,竹叶在月光中轻颤,宛如翠鸟展翅翻飞。

"安得时时携美酒":怎样才能常常带着美酒?

"与君谈笑看云归":和你一起谈笑,看着云彩悠悠飘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竹亭》是元末明初王冕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韩家亭子为描写对象,通过流水、竹林、清风、明月等意象,勾勒出一处清幽绝俗的景致。首联点明亭子的“潇洒”特质,流水与竹林环绕的景象跃然纸上;颔联以设问形式强调其超脱尘世的清净与幽深;颈联“凉飙激韵”“白月流光”用生动的描写展现环境中动静交织的画面美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与友人携酒赏云、逍遥忘世的理想。全诗既展现出亭子远离尘世的清幽,又抒发了诗人渴望与友人携酒共赏、闲适谈笑的情怀,表达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具有较强的画面感与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韩家亭子能潇洒,流水溅溅竹四围”直接点题,以“潇洒”二字概括亭子的整体气质,同时通过“流水溅溅”和“竹四围”的动态与静态结合,勾勒出亭子被清澈流水和环绕翠竹包围的清幽画面。这里的拟声词“溅溅”生动再现了水声,而“竹四围”则以简练笔墨营造出被竹林环抱的深邃感,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基调。颔联“清净岂惟尘不到?深幽真与世相违”由景入情,以反问句式强化亭子的超凡脱俗。“尘不到”双关尘世污浊与物理尘埃,而“与世相违”则进一步点明亭子(实为隐居者)与世俗的疏离。两句通过递进式设问,将环境清净升华为精神境界的孤高,语言质朴却哲理深刻。颈联“凉飚激韵青云动,白月流光翠羽飞”转入视听结合的写景高潮。“凉飚”指清风,“激韵”写清风拂过竹林发出的声响;“青云动”暗含亭子高耸入云的视觉错觉。“白月”与“翠羽”形成色彩对比,月光流淌、鸟影翩跹的动态画面,既呼应首联的“潇洒”,又以通感手法将风声、月色、羽影交织成现实的意境,体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尾联“安得时时携美酒?与君谈笑看云归”由景转情,直抒胸臆。“安得”表渴望,“携美酒”“谈笑”勾勒出文人雅士的理想生活图景,而“看云归”的意象既回归开篇的流水竹林,又暗含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哲学意味。末句“云归”双关自然现象与隐逸心态,以平淡语言收束全诗,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处一《行香子 遇师》

下一篇:元·侯善渊《益寿美金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