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饮盗马":秦穆公宽容地对待盗马的人,
"楚庄忘绝缨":楚庄王忘记了臣子酒后失礼而扯断帽缨的事。
"齐景恩一木":齐景公因为一棵树,
"触槐有淫刑":而施加了残酷的刑罚。
"婧女告齐相":婧女向齐相告状,
"称说辩且正":言辞辩论得有理有据且公正。
"明朝拔槐令":第二天撤销了砍伐槐树的命令,
"婧父脱囚名":婧父得以摆脱囚犯的名声。
元代文学家
杨维桢(1296~1370),元代文学家。一作杨维祯,字廉夫,号铁崖。因擅吹铁笛,自号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杨维桢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一生致力于诗文辞赋的革新,亦工散曲,又善行草书。其尤以倡导古乐府而追随者甚众,形成“铁雅诗派”。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其在创造手法上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好驰骋异想,运用奇辞,受李贺影响很深。代表作品有《丽则遗音》《铁崖先生古乐府》《东维子文集》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秦穆饮盗马,楚庄忘绝缨”列举秦穆公和楚庄王的事迹,秦穆公对偷吃马肉的人给予宽容和赏赐,楚庄王对冒犯自己的臣子选择原谅。这两件事体现了两位君主的宽宏大量和豁达胸怀,他们能够不计较小过,重视人才,展现出一种非凡的领导智慧和用人之道,为全诗奠定了积极正面的基调。颔联“齐景恩一木,触槐有淫刑”与前面两位君主的宽宏形成鲜明对比,齐景公因为一棵槐树就制定苛刻的刑罚,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昏庸和不明事理。诗人通过这一典故,批判了齐景公的苛政和不合理的决策,反映出诗人对昏庸统治的不满和对合理政治的追求。颈联“婧女告齐相,称说辩且正”一位姓婧的女子为父伸冤,她勇敢地向齐国宰相告状,并且言辞辩论得有理有据且公正。这一情节展现了婧女的勇敢、智慧和正义感,她敢于挑战不合理的规定,为父亲争取公正的待遇,体现了正义的力量和女性的坚韧。尾联“明朝拔槐令,婧父脱囚名”第二天就废除了关于槐树的禁令,婧女的父亲也摆脱了囚犯的名声。这一结果说明婧女的诉求得到了回应,正义得到了伸张。诗人通过这一结局,强调了明辨是非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肯定和赞扬。
下一篇:元·丁鹤年《逃禅室述怀十六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