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zhè
jiāng
zhōu
zhōng
zuò

朝代:元作者:赵孟浏览量:3
cháo
shēng
cháo
luò
shí
liǎo
duàn
sòng
xíng
rén
lǎo
xiāo
chén
wàn
qióng
jìn
zài
cháng
kōng
dàn
dàn
niǎo
fēi
zhōng
hǎi
mén
diǎn
qīng
shān
xiǎo
wàng
yān
miǎo
dāng
jià
cháng
fēng
biàn
便
chéng
dào
huá
dōng

译文

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万古以来的无尽感慨与沧桑。都尽在那辽阔长空里、淡淡飞鸟的踪迹中消融。远眺钱塘江入海口,只见几点青山渺小依稀。极目望去,烟波浩渺一片苍茫。何时能乘着长风。乘上木筏、顺着江流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漂荡。

逐句剖析

"潮生潮落何时了":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

"断送行人老":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

# 断送:消磨。

"消沉万古意无穷":万古以来的无尽感慨与沧桑。

"尽在长空、":都尽在那辽阔长空里、

"淡淡鸟飞中":淡淡飞鸟的踪迹中消融。

# 淡淡:一作澹澹。

"海门几点青山小":远眺钱塘江入海口,只见几点青山渺小依稀。

#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烟波渺":极目望去,烟波浩渺一片苍茫。

# 望极:望尽。

"何当驾我以长风":何时能乘着长风。

# 驾:乘。,何当:何时。

"便欲乘桴、":乘上木筏、

# 桴:木筏。

"浮到日华东":顺着江流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漂荡。

# 日华:太阳的光华,此指太阳。,浮:漂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为宋代赵孟頫所作的一首词。此词抒发了他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上片写舟中感怀,起首二句“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流露舟行江中的词人对潮起潮落无穷尽的自然现象的慨叹。在永恒的自然面前,人们耗尽青春,走完短暂的人生旅程。下片即景抒情,词人极目远眺,见远处青山点点、海门烟波渺茫,不禁忆起海上仙山。最后二句表达他脱离浊世的心愿。全词以青山绿水、行舟飞鸟交织成优美画面,又以“日华”映照全篇,于淡雅中见浓丽,在状景抒情中蕴含哲理,境界开阔,情感深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为宋代赵孟頫所作,从词中流露的叹老消沉情绪判断,此词创作时间应为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词人南归之后。彼时词人于舟中观赏江潮,心有所感,遂挥笔写下这首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词中借潮起潮落、青山烟波等景象,表达了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慨及脱离浊世的心愿,于景中蕴含哲理,境界开阔而情感深沉。

2. 写作手法

化用:“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淡淡鸟飞中”化用杜牧《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原句借长空孤鸟抒写万古沧桑的悲慨,此处词人将“澹澹”改为“淡淡”,以江面行舟的视角承接“潮生潮落”的时空感,将“孤鸟没”拓展为“鸟飞中”的动态画面,既保留原诗的历史纵深,又通过“淡淡”的轻盈质感,让沧桑感在空阔意境中更显悠远,实现了对前人诗意的创造性转化。借景抒情:上片“潮生潮落何时了”“长空、淡淡鸟飞”等句,借江潮循环、飞鸟远翔之景,抒发时光催老、人生沧桑的慨叹;下片“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以青山渺小、烟波浩渺之景,隐喻理想遥不可及的怅惘,景中含情,情因景显。

3. 分段赏析

上片:“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这两句写舟行江中,词人看到潮起潮落这一普通的自然现象,不禁心生感慨,发出“何时了”的疑问,透露出他别有的心事。“断送行人老”则直接给出答案,说明舟中行人的老去是被潮起潮落所断送。潮起潮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生短暂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与悲慨。赵孟頫作为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入元后虽蒙元帝器任,但内心深处有着难以消解的内疚,这种复杂的情感也蕴含在对时光的感慨之中,怨潮其实是在怨时势的变化。“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这两句化用杜牧《登乐游原》中“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的诗句。从对人生的慨叹转入对历史的思考,词人所经历的易代之悲、兴亡之感、仕元之痛,都让他产生了消沉万古的绵邈之思。当他把目光投向天空,看到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在这宁静而淡远的宇宙景象中,感受到了人生的须臾与宏大宇宙的对比。舟行江上是平行之感,鸟飞长空是高翔之势,一擒一纵,俯仰生姿,而“销沉万古”更引人产生悠远绵长的思绪,让读者仿佛也能体验到历史的沧桑变迁。下片:“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这两句写词人极目眺望远方,看到海门处有几点青山显得十分渺小,烟波浩渺,一望无际。青山之所以小,烟波之所以渺,都是因为词人“望极”所致,描绘出一幅苍茫辽阔的画面。“海门”在这里不仅回应了上片的江景,还带有特殊的意象,隐现于浩渺烟波之中,给人一种缥缈汪洋的感觉,增添了神话色彩,引人神往,同时也衬托出了人在自然界中的渺小,进一步强化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怅惘。“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这两句中,词人突发奇想,希望能驾着长风,乘着木筏漂浮到日华之东。他想借助长风的力量,飘向江汉朝宗之海,去探求潮生潮落的究竟,把可望而不可及的仙界推向了更神奇的远方。这不仅给全词涂上了一层神话色彩,更透露出词人想要逃离现实束缚、寻求人生解脱、逃避现实苦恼与困惑的迫切心情,在想象中追求一种自由超脱的境界,展现出词人对自由和超然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他博学多闻、妙达神思的特点,将画意与哲理融入词中。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青山绿水、行舟飞鸟交织成一幅优美的画卷。再以“日华”映照全词,于淡雅之中蕴含浓丽,寄哲理于写景抒情之间,境界旷远,情感深沉,言外之意让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哀怨之情滥于言表,责其人亦悲其遇也。

清陈廷焯《词则·别调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钰《水云游 继重阳韵》

下一篇:元·刘云震《太常引 以上四首见困学齐杂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