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烟细":寒冷的烟雾纤细缭绕,
"古寺清":古老的寺庙清幽宁静,
"近黄昏礼佛人静":临近黄昏,礼佛的人安静下来。
# 礼佛:即拜佛。
"顺西风晚钟三四声":顺着西风传来傍晚的钟声三四声,
"怎生教僧禅定":怎么能让僧人安心禅定呢?
# 禅定:坐禅时专心于一境,冥想妙理。
“元曲四大家”之一
马致远(1251?~1321?),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戏曲创作以格调飘洒脱俗,语言典雅清丽著称。杂剧或写历史兴亡之爱国主题,或写士人怀才不遇之穷愁困顿,多数则写隐居乐道、神仙道化,以寄孤愤。散曲多写景纪行、叹世归隐之作。风格皆豪放清逸。马致远终生致力于剧曲创作,所作杂剧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青衫泪》及与人合写的《黄粱梦》七种,其中《汉宫秋》最为著名。散曲有辑本 《东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曲。描绘了古寺在寒烟笼罩、黄昏时刻的清幽之景,营造出静谧的氛围。晚钟敲响,打破宁静,体现出动静结合。表达了对古寺宁静环境的欣赏,以及晚钟打破宁静后引发的关于禅境的思索,传达出一种对宁静与喧嚣、尘世与修行关系的感悟。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描绘了一幅寒烟袅袅、古寺清幽的画面,临近黄昏,礼佛的人逐渐安静下来。“寒烟细”勾勒出寒烟的纤细形态,给人一种清冷、缥缈的感觉;“古寺清”突出古寺的清幽宁静;“近黄昏礼佛人静”点明时间与人物状态,进一步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为后文晚钟的出现做铺垫。后两句:“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顺西风传来晚钟的三四声,打破了之前的宁静。“怎生教僧禅定?”以反问的形式,表现出晚钟对僧人禅定的干扰,从侧面体现出古寺平时的宁静,同时也引发读者对宁静与声响、尘世与禅境关系的思考,使作品的意境得到升华。
下一篇:元·关汉卿《【越调】斗鹌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