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1.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首三句写总写了姑苏台的高峻的形势。使得整首曲子一开始便有了一种开阔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怀想和抒情做好了铺垫。百花洲上点明了姑苏台的位置,即在苏州城西南的百花洲上,靠近太湖。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之台,三年乃成。周旋诘屈,横亘五里。崇饰土木,殚耗人力,《越绝书》也记载说吴王阖庐起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三百里,可见其非凡气势。新台是相对于阖庐所筑旧台而言,由此大约可以推断姑苏台的建造始于阖庐,终于夫差。檐吻云平,可见其势之高。而加一图画天开四字,将姑苏台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人们面前,颇有自然天成,鬼斧神工之境。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写登台远眺时的感受。美景如斯,作者心中感慨万千,不禁陷入想象和追忆之中。鹏俯沧溟站在姑苏台上向下望去,就如同鹏鸟在天空中俯瞰海洋。蜃横城市,作者眼前所见之景,就仿佛海市蜃楼一样奇幻美丽。鳌、蓬莱都是幻景,和蜃横城市一样,都带有一丝不真实的恍惚之意。这种夸张的比喻既充分展示了姑苏台的雄伟壮阔,也反映出作者心中对此物此景的感受,即其并不赞赏这种奢华,也为下文怀古伤今埋下了伏笔。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化用了西施和伍子胥两个典故,这是乔吉惯用的手法。西施捧心这里是用拟人的手法,也暗喻吴王夫差当年宠爱美人的奢淫享乐。唐代诗人李白亦有诗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所写也是此事。而往事越千年,一个怅字,表现了作者的浓重感情。他不仅为往事而怅惘,而且还着眼于现实。作者不止是为了吊古,而且也为了感今。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这三句作总收,表明曲的主旨。伤悼古事而思绪万端,之所以不要靠近阑干,乃是因为怕万丈尘埃迷了双眼。这一句的真正内涵结合元朝末年的黑暗统治来看,是说吴王夫差覆国的故事将要重演,大元的天下不长。尾末这三句既点明了主旨,也体现了作者心中的无奈叹惋之意。事实上,在吴国未亡之前,姑苏台已被越国毁灭,以后是否重建,史无记载;即令重建,到作者生活时的元朝,也不可能有遗构存在。早在唐朝李太白登临时,所看到的已经是旧苑荒台杨柳新(《苏台览古》)了;这首小令的艺术特色正在于作者丰富的想象,造语沉着,气势宏放,但又不发泄无余,有沉郁顿挫之妙,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上一篇:元·乔吉《【中吕】喜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