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争奈月明何":今夜这明月如此明亮,却让我心生无奈,
# 今宵争奈月明何:意谓晚上月亮很好,怎么度过啊?争奈:如何。争,同“怎”。
"此地那堪秋意多":此地(西湖)的秋意如此浓重,教人如何承受,
"舟移万顷冰田破":小舟划过西湖,月光下的湖面如万顷冰田,船行处荡开一道道涟漪。
# 冰田:喻水光交辉的清寒境界。
"白鸥还笑我":湖上白鸥仿佛在嘲笑我的落魄,
"拚余生诗酒消磨":不如拼此余生,以诗酒消遣时光。
"云子舟中饭":船中享用如云子般莹润的米饭,
# 云子:云子石,一种白色小石,细长而圆,状如饭粒。杜甫《与酃县源大少府宴渼陂》诗:“饭抄云子白。"
"雪儿湖上歌":冰上歌女(雪儿)吟唱清歌,
# 湖:一作冰。,雪儿:《北梦琐言》:“雪儿者、李密之爱姬,能歌舞。”这里借指歌姬。
"老子婆娑":我这老头子自在地舞动身影。
# 婆娑:盘桓,游息。《晋书·陶侃传》:“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元代散曲作家
张可久(1280~1350?),元代散曲作家。号小山,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移居杭州。延祐末年任绍兴路吏,历桐庐典史、徽州路税务大使等职,后归隐西湖以终。张可久能诗词,尤以散曲知名于世,与散曲作家乔吉并称“张乔”或“乔张”。今存其小令八百五十余首,套曲九套。作品风格清雅明丽,讲究格律音韵,着力于炼字炼句,对仗工整,常常熔铸诗词名句。《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如瑶天笙鹤”。生前曾编定《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种散曲集,已散佚。今传有《张小山小令》《小山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散曲中的双调水仙子,通过西湖秋夜的月色、湖光、白鸥等自然意象与诗酒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以及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人生追求。
2. 分段赏析
“今宵争奈月明何”,此句以“争奈”开篇,直抒面对明月时的无奈心境。秋夜西湖的月色本应澄澈静谧,但诗人却因内心孤寂或人生漂泊而难以消受这份清辉,暗含对时光流逝或身世飘零的怅惘。“此地那堪秋意多”,“那堪”进一步强化情感,西湖秋夜的凉意与萧瑟氛围被刻意放大。诗人以“此地”点明所处环境,将主观感受投射于客观景物,凸显秋意浸染下的苍凉心境,与后文的超脱之态形成对比。“舟移万顷冰田破”此句以动态画面打破前两句的凝滞感。“冰田”喻指月光下平如镜面的湖水,舟行时涟漪荡开,既写实又具诗意想象。动作的介入使画面顿生流动感,暗示诗人试图通过泛舟排遣愁绪。“白鸥还笑我”,白鸥作为西湖常见意象,象征自由超逸。诗人以拟人手法写白鸥“笑我”,实为自嘲:鸥鸟无拘无束,反衬自身困于尘世、无法洒脱的矛盾心理,暗含对功名羁绊的厌倦。“拚余生诗酒消磨”,此句直抒人生态度。“拚”字决绝,表明诗人甘愿以诗酒度余生,将生命寄托于艺术与酒趣。语言质朴却蕴含豁达,呼应元代文人普遍的隐逸倾向,亦体现张可久对现实的疏离感。“云子舟中饭,雪儿冰上歌”,两句以简笔勾勒生活细节。“云子”形容米粒如云,极言饭食清淡;“雪儿”或指歌女,亦或白雪覆冰的湖面。视听结合,凸显隐逸生活的简朴与清雅,与世俗繁华形成反差。“老子婆娑”结句以“老子”自称,语气狂放不羁;“婆娑”形容舞姿摇曳,既写泛舟时的自在情态,亦暗含对世俗的傲视。全句收束全篇,将超然心境与西湖夜色融为一体,余韵悠长。
上一篇:元·王冕《山中杂兴(其十三)》
下一篇:元·周砥《次韵发齐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