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名浮利":浮世的虚名和蝇头小利啊。
"叹今古":感叹古往今来,
"悠悠颠倒人泥":悠悠岁月里,人们颠倒沉迷在这尘世中。
"茫茫宇宙":茫茫的宇宙之间,
"多少含灵愚智":有着多少生灵,有的愚钝,有的聪慧。
"尽劳生、":一生都在辛劳中、
"终日贪图":整日贪图着名利,
"竞抵死、":竞相直至死亡、
"奔波沉滞":还在奔波忙碌,沉迷不悟。
"观乌兔":看着那太阳和月亮,
"嗟身世":感叹着自己的身世。
"百年寿":百年的寿命,
"一春寐":如同一场春天的梦一样短暂易逝。
"虚费":白白地浪费了。
"争如满酌":怎比得上满满地斟上美酒,
"流霞送醉":在美酒佳酿中沉醉。
"助四大聊壮神气":借助这美酒滋养身体,姑且振奋一下精神气概。
"辨万化休论富贵":看遍世间万物的变化,不要再去谈论富贵之事。
"时时访":不时地寻访,
"出谷道人游戏":像山谷道人一起游戏人间。
"戏效猖狂、":效仿那疏狂不羁的样子、
"物外高吟":超脱尘世之外高声吟咏。
"庆滑辣、":为那辛辣庆贺、
"杯中美味":杯中美味的美酒。
"开怀抱":敞开胸怀,
"忘愁系":忘掉忧愁的束缚。
"解其忿":消解心中的愤懑,
"挫其锐":磨去那过于锐利的锋芒。
"遥致":远远地表达。
"青松皓鹤":与青松和白鹤相伴,
"绵绵度岁":悠悠闲闲地度过岁月。
金代道士,道教“全真七子”之一,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
丘处机(1148~1227),金代道士。一作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卒后,元世祖褒赠“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封号。他与刘处玄、谭处端、马钰、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合称为“全真七子”,是全真道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的诗作体裁多样,所作绝句含蓄凝练,律诗工稳流畅。其诗风格豪迈飘逸、婉丽清秀。内容以记录修行生活、阐述全真教理为主体,其中咏物、写景与述怀三类作品成就较高。代表作品有《报师恩》《玉炉三涧雪》《月中仙·赏月》《水龙吟·夜晴》等。著有《摄生消息论》《大丹直指》《磻溪集》等。
1. 分段赏析
上片:“浮名浮利”一句,开篇直入主题,以简洁直白的语言,点明世间追名逐利的现象,奠定了整首词对世俗名利批判的基调,为后文的论述张本。“叹今古,悠悠颠倒人泥”两句,是对古今世人的感慨。“叹”字饱含深沉的情感,“悠悠”描绘出时间的漫长,指出长久以来人们沉迷于名利,如同陷入泥潭般颠倒迷失,体现出作者对世人行为的惋惜与无奈。“茫茫宇宙,多少含灵愚智”两句,将视角扩展到广阔宇宙,思考世间众多生灵的智慧与愚笨。以“茫茫”形容宇宙的浩瀚无垠,凸显出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也为下文探讨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作铺垫。“尽劳生、终日贪图,竞抵死、奔波沉滞”四句,具体刻画世人的状态。“尽劳生”“终日”强调一生都在辛劳、整日不休,“贪图”“奔波沉滞”则生动展现出人们为名利不惜耗费一生,至死方休的可悲模样,深刻揭示了名利对人的毒害。“观乌兔,嗟身世”两句,“乌兔”指代日月,作者观日月运行,联想到自身身世。由宇宙自然的永恒,对比人生的短暂无常,引发对生命的嗟叹,使情感由对世人的感慨转向对自身的思考。“百年寿,一春寐”两句,进一步感慨人生苦短。将百年寿命比作一场短暂的春梦,突出生命的虚幻与易逝,强化了时光虚度的遗憾之情,为后文劝酒埋下伏笔。“虚费”一词,简洁有力,对前文所描述的世人追逐名利、虚度一生的行为进行总结,饱含惋惜与批判,直接点明这种人生是毫无意义的浪费。“争如满酌,流霞送醉”两句,顺势提出建议,“争如”意为“怎如”,以反问语气强调不如开怀畅饮美酒,用“流霞”形容美酒,营造出一种洒脱、畅快的饮酒氛围,开启下文对饮酒之乐的描述。下片:“助四大、聊壮神气”两句,阐述饮酒的作用。“四大”在古代文化中有多重含义,此处可理解为身体或生命,饮酒能够助力身体,增添神气,从实际功效角度说明饮酒的益处。“辨万化、休论富贵”两句,表明一种处世态度。面对世间万物的变化,不应过分看重富贵,将饮酒与超脱世俗富贵的思想相联系,提升了词作的思想境界。“时时访,山谷道人游戏”两句,提及效仿古人游戏人间。“山谷道人”即黄庭坚,作者表示要时常追寻像黄庭坚那样的文人雅士,在游戏中享受生活,体现出对闲适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效猖狂、物外高吟,庆滑辣、杯中美味”四句,进一步描绘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效仿古人的疏狂不羁,超脱尘世之外高声吟咏,为杯中美酒的美味而欢庆,从行为和情感上展现出一种自由洒脱、陶醉于酒与诗的快意生活。“开怀抱,忘愁系。解其忿,挫其锐”六句,具体说明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效果。饮酒作乐能够使人敞开胸怀,忘却忧愁束缚,消解内心的愤懑,磨去自身的锋芒,体现出一种平和、豁达的心境。“遥致。青松皓鹤,绵绵度岁”两句,以“青松皓鹤”收尾,“青松”象征坚韧长寿,“皓鹤”寓意高洁超脱,作者希望与它们相伴,悠然度过岁月,描绘出一幅宁静、悠远且充满诗意的归隐画面,将作者追求隐逸、向往自然的情感推向高潮。
上一篇:元·马钰《清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