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雨侵窗润":竹林细雨润湿窗棂,
"松风吹面寒":松风凛冽寒意袭人,
"云母屏开非世间":云母石屏风展开眼前的景象已非凡间所有。
# 云母屏:镶嵌着云母花纹或花样的屏风。这是形容僧寺附近的风景优美,像画出来的屏风一样。
"闲":闲适自在,
"不知名利难":不懂得追求名利的艰难。
"凭阑看":倚着栏杆眺望,
"夕阳山外山":只见夕阳沉落在山外的群山之间。
# 山外山:山峦重叠。林升诗:“山外青山楼外楼。”
"碧水寺边守":碧水仍在寺边静静流淌,
"绿杨楼外楼":绿杨掩映的楼台却已非昨日模样。
# 楼外楼:语出南宋诗人林升诗《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闲看青山云去留":闲适地望着青山看云朵自在飘来又飘走。
"鸥":鸥鸟,
"飘飘随钓舟":轻盈地追随着垂钓的小船。
"今非旧":如今已非从前,
"对花一醉休":对着绽放的花儿且痛饮一场醉去罢。
# 休:罢休。
"秋夜凉如水":秋夜的凉意如同冷水浸透,
"天河白似银":银河明亮洁白,宛如白银铺就,
"风露清清湿簟纹":清凉的风露打湿了竹席上的纹路。
# 簟:席子。
"论":细想,
"半生名利奔":半辈子都在为名利奔波。
"窥吟鬓":吟诗时瞥见自己的鬓发,
# 窥吟鬓:拟人化写法,月亮偷看他这吟诗人的鬓发,也即月亮照着他。与下一句“月近人”相照应。
"江清月近人":江水平静倒映的明月仿佛离人更近。
"胜概三吴地":这曾是三吴大地的胜境,
"美人一梦云":美人如梦境中的云霭般消散,
"花落黄昏空闭门":黄昏时分,花已凋零,只能独自空关门户。
"因":只因为,
"青鸾宝鉴分":当年与你的定情信物青鸾宝镜已然分离。
"天涯近":虽觉天涯仿佛很近,
"思君不见着":却始终见不到思念的你。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湖上僧寺”写初到湖上僧寺的清幽之景。“竹雨侵窗润”以细腻笔触描绘竹间雨丝轻润窗棂的画面。“松风吹面寒”则用触觉传递山风带来的凉意。“云母屏开非世间”以“云母屏”的通透感,暗喻僧寺远离尘嚣的超脱。“闲,不知名利难”直抒心志——此刻的闲适,恰是看透名利纷扰后的释然。“凭阑看,夕阳山外山”以“夕阳”“山外山”的悠远意象将闲适之情融于苍茫暮色,余韵悠长。第二首“重到湖上”写故地重游的物是人非。“碧水寺边寺,绿杨楼外楼”以重复的“寺”“楼”强化场景的似曾相识。“闲看青山云去留”中“云去留”的自在,反衬出观景人内心的波动。“鸥,飘飘随钓舟”以白鸥随舟的自由意象,暗含对无拘生活的向往。“今非旧,对花一醉休”笔锋一转,直陈“今昔不同”的怅然。借“对花一醉”的放达,消解岁月变迁的无奈。第三首“秋宵宴坐”转向秋夜独坐的孤寂。“秋夜凉如水,天河白似银”以“凉”“白”二色渲染秋夜清冷。“风露清清湿簟纹”用“湿”字细腻刻画竹席被露水浸润的触感,将秋夜的凉意具象化。“论,半生名利奔”由景及情,突然点破半生为名利奔波的疲惫。“窥吟鬓,江清月近人”转而望向镜中白发,又见江月映水、似与人相近,孤寂中泛起一丝温暖——天地虽大,唯有江月知我心。第四首“书所见”由眼前之景转入对“美人”的追忆。“胜概三吴地”先赞江南美景,“美人一梦云”笔锋陡转,以“梦”喻美好事物的易逝。“花落黄昏空闭门”用“花落”“黄昏”“闭门”等意象,烘托出物是人非的凄凉。“因,青鸾宝鉴分”以“青鸾宝鉴”(象征爱情或约定的信物)的“分”,点明分离之痛。“天涯近,思君不见君”则以“天涯近”的矛盾,强化思念的深切——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隔天涯,余味悠长。
上一篇:元·杨维桢《焦尾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