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楼危构出层霄":巍峨高楼直插云霄,
"把酒登临客恨饶":我举酒登楼,客居的愁思愈发深重。
"草色不羞吴地短":野草不因吴地短暂而羞惭,
"雁声空落楚天遥":雁鸣徒然回荡在辽阔的楚天。
"江山如画知豪杰":如画江山见证过多少豪杰,
"风月无私慰寂寥":清风明月无私地抚慰着此刻的孤寂。
"六代繁华在何处":六朝繁华今何在?
"败红残绿野萧萧":唯见残花败叶,荒野萧条。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1. 分段赏析
“层楼危构出层霄,把酒登临客恨饶”两句以“危构”与“层霄”的意象组合,展现楼阁直插云霄的视觉冲击。前四字运用顶真手法强化建筑高度的递进感,“客恨饶”三字则巧妙转折,继承登高必赋的传统,将楼高转化为情感深度。“草色不羞吴地短,雁声空落楚天遥”,前句用拟人写历史变迁,后句用雁声比喻无法传递的愁思,一实一虚构成画面感,使吴楚地域在声音的涟漪中无限扩展,形成天地苍茫的意境。“江山如画知豪杰,风月无私慰寂寥”,山河壮美见证过无数英雄,如画江山与消逝的豪杰形成对比,清风明月却平等抚慰着每个孤独的人。前句说历史兴亡,后句说自然永恒,用“知”和“慰”两个动词把景物写活了。“六代繁华在何处?败红残绿野萧萧”最后自问自答:六朝辉煌早无踪影,只剩残花枯叶在荒野飘摇。用“败红残绿”代替具体朝代名称,让历史沧桑感更直观,“野萧萧”的叠字既描摹风声,又像叹息的回音。
上一篇:元·马钰《长思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