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ān
zhōng
wèn

朝代:元作者:王冕浏览量:3
rén
jiān
chén
xiāo
fán
lín
xià
qīng
fēng
liù
yuè
hán
bàn
jiǔ
xǐng
fāng
tuō
gāo
mián
zān
guān
zuò
kàn
yóu
xún
wēi
dèng
jìng
tīng
xián
huā
luò
tán
lǎo
xuān
miǎn
xún
cháng
shì
ào
shí
guān

译文

人世间的尘土飞扬,让人苦于暑热和烦扰,山林间的清风吹过,即便是六月天也透着凉爽。半夜从酒意中醒来,才脱下木屐,太阳升得很高才睡醒起来,不插发簪也不戴帽子。坐着看游动的蚂蚁在高陡的石阶上爬行,静静地聆听随意飘落的花瓣落在古老的祭坛上。我已年老,自然没有了对官位爵禄的向往,我如今的生活只是寻常状态,哪里是在傲视当下的官吏。

逐句剖析

"人间尘土苦歊烦":人世间的尘土飞扬,让人苦于暑热和烦扰,

"林下清风六月寒":山林间的清风吹过,即便是六月天也透着凉爽。

# 月:一作起。

"夜半酒醒方脱屐":半夜从酒意中醒来,才脱下木屐,

"日高眠起不簪冠":太阳升得很高才睡醒起来,不插发簪也不戴帽子。

"坐看游蚁巡危磴":坐着看游动的蚂蚁在高陡的石阶上爬行,

"静听闲花落古坛":静静地聆听随意飘落的花瓣落在古老的祭坛上。

"老我自无轩冕意":我已年老,自然没有了对官位爵禄的向往,

"寻常岂是傲时官":我如今的生活只是寻常状态,哪里是在傲视当下的官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山中答客问》是元代王冕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通过对比尘世的暑热烦扰与山林的清凉宜人,流露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颔联以夜半酒醒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的生活细节,展现出无拘无束的闲适状态;颈联描写坐看游蚁、静听闲花的情景,凸显内心的平和宁静;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没有官位爵禄的向往,当下生活并非刻意傲视官吏。此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对比尘世的暑热烦扰与山林的清凉舒适,描写夜半酒醒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的自在生活,表达了对无拘无束、平和闲适的山林生活的喜爱,同时表明自己内心本就没有对官位爵禄的向往,并非刻意傲视官吏,体现出淡泊功名、安于本心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幼年牧牛,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后归隐九里山,靠卖画为生。其工墨梅,所作墨梅,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偶用胭脂作没骨梅。其诗风格豪迈刚健,不受常规格式的束缚。他还兼擅竹石,长于刻印。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著有《竹斋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人间尘土苦歊烦,林下清风六月寒”:首联运用对比手法,将“人间尘土”带来的暑热烦扰,与“林下清风”带来的六月凉爽相对照。“尘土”“歊烦”勾勒出尘世的喧嚣不适,“清风”“寒”则凸显山林的清幽宜人。通过环境的鲜明对比,自然流露出对山林生活的喜爱,为后文描写山林中的闲适生活做了铺垫。“夜半酒醒方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颔联聚焦人物的生活细节与行为。“夜半酒醒脱屐”“日高眠起不簪冠”,这些日常举动没有刻意修饰,却生动展现出无拘无束的状态。脱屐、不簪冠的行为,打破了世俗的礼仪束缚,传递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让山林中的闲适具象化。“坐看游蚁巡危磴,静听闲花落古坛”:颈联转向对细微景物的观察与感受。“游蚁巡危磴”“闲花落古坛”都是极细微的景象与声响,诗人却能“坐看”“静听”,这一“坐”一“静”,体现出内心的平和宁静。以蚂蚁爬行、落花轻落的细微,反衬出环境的清幽和心境的安然。“老我自无轩冕意,寻常岂是傲时官”:尾联直抒胸臆,点明心境。“自无轩冕意”直接表明年老后对官位爵禄已无向往,态度坦然;“岂是傲时官”则进一步说明,当下的闲适生活只是寻常状态,并非刻意傲视官吏。这两句回应前文,清晰表达出淡泊功名、安于本心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恽《木兰花慢 河内人焦其氏得作乐器,仅容一握》

下一篇:元·刘敏中《鹧鸪天 题双头莲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