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青山照水光":点点青山映照在水面上,水光粼粼。
"飞飞寒雁背人忙":寒雁飞着,背向人匆匆远去。
"冲小浦":穿过小水湾,
"转横塘":转过水塘。
"芦花两岸一朝霜":两岸的芦花,一夜间像蒙上了层白霜。
元代画家,“元末四大画家”之一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年轻时曾学习理学,终其一生闭门隐居,除精研儒家经典外,还旁通佛家、道家学说。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其诗、书、画皆精,时人号为“三绝”,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末四大画家”。他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用以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其作品笔法严谨,水墨浑厚,气势雄伟。存世作品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等。
1. 分段赏析
“点点青山照水光”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山水相映的静美画卷。“点点”二字既描摹出远处青山的错落形态,又暗含舟行观景的流动视角;“照”字巧妙连接山光水色,让青山的翠影在波光中荡漾,形成明澈清冷的色调。此句以视觉意象开篇,为全词奠定了空灵淡远的基调。“飞飞寒雁背人忙”转入动态描写。“飞飞”叠词强化寒雁振翅的急促节奏,“寒”字点明深秋时令,赋予雁影以孤寂感;“背人忙”则隐现观者视角,雁群南迁的匆忙与人(渔父)的静观形成对照,暗示渔父漂泊中独立天地的超然。视听结合的画面,由静入动,拓展了空间层次。“冲小浦,转横塘”以动词点睛,浓缩渔舟行程。“冲”字见舟行破水的力度,“转”字显水道迂回之态;浦口窄小与塘岸横阔的对比。两句三字顿挫,节奏轻快如桨声起落,既承续前文雁飞的动势,又为结句蓄势。“芦花两岸一朝霜”收束全篇,笔法陡然凝重。“芦花”与“霜”的意象叠加:芦絮本白,再覆寒霜,天地皆染苍茫;而“一朝”二字更显秋色骤临、时光倏忽的惊觉感。此句看似写景,实则暗蕴人生寂寥,芦花易老,寒霜无情,而渔父行舟于斯,其超脱淡泊之志亦融于这苍凉底色中。
上一篇:元·王哲《蓦山溪·修行学道》
下一篇:元·张可久《殿前欢·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