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diào
·
·
tiān
jìng
shā
·
·
tàn
méi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zuó
zhāo
shēn
xuě
qián
cūn
jīn
xiāo
dàn
yuè
huáng
hūn
chūn
dào
nán
zhī
fēn
shuǐ
xiāng
bīng
yùn
huàn
huí
lǎo
shī
hún

译文

昨天早晨,前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今晚,淡淡的月光洒在黄昏的天空。春天到了,南枝上的梅花究竟开了几分?水中弥漫着梅花的清香,冰面上倒映着梅花朦胧的姿影。这美景啊,仿佛能唤回爱梅的林逋老先生作诗的灵感。

逐句剖析

"昨朝深雪前村":昨天早晨,前村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今宵淡月黄昏":今晚,淡淡的月光洒在黄昏的天空。

"春到南枝几分":春天到了,南枝上的梅花究竟开了几分?

# 南枝:向阳的树枝。

"水香冰晕":水中弥漫着梅花的清香,冰面上倒映着梅花朦胧的姿影。

# 水香冰晕:形容梅花淡淡的香和雪中看梅,梅花所带的光晕。水香:像沉水香的香气。冰晕:冰上倒映出梅花的晕影。

"唤回逋老诗魂":这美景啊,仿佛能唤回爱梅的林逋老先生作诗的灵感。

# 诗魂:吟诗、写诗的灵感。,逋老:指北宋隐士林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调・天净沙・探梅》是元代散曲家徐再思的作品。该曲围绕“探梅”主题,展现了作者寻梅、赏梅的过程与心境。通过描写昨朝深雪覆盖的前村、今宵淡月笼罩的黄昏,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又以“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描绘梅花的生机、香气与姿影,最后以“唤回逋老诗魂”抒发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化用前人诗句,如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和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增添文化底蕴;借景抒情,借雪、月、梅等景表达对梅的喜爱。此曲格调清新,意象优美,生动体现了元代散曲善于融情于景、化用诗词的特点,展现了徐再思细腻的观察力与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越调・天净沙・探梅》由元代徐再思创作。元代后期,散曲朝着典雅工致、凝练含蓄的文人化方向发展。在冬春之交,徐再思怀着对梅花的喜爱与探寻之情,前往赏梅、探梅,有感而发创作此曲,借景与事表达对梅花的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也是一首咏物抒情题材的作品。描绘了雪后月夜探梅的情景,体现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借深雪前村、淡月黄昏、水香冰晕等景象,写出了作者探梅的心境以及对梅花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化用:“昨朝深雪前村”化用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今宵淡月黄昏”化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使作品富有文化内涵。联想:“唤回逋老诗魂”运用联想,由眼前探梅之景,联想到北宋爱梅名士林逋(逋老),想象梅花的风姿能唤起林逋的诗魂。借林逋爱梅的典故,将当下探梅的雅趣,与历史文人的诗意情怀相连,拓宽意境,赋予梅花文化底蕴,也含蓄表达出词人对梅花高洁品性的推崇,以及自身探梅时的雅兴与诗意追求。虚实结合:“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为实写,以连续的时间与场景,勾勒出“深雪前村”的清冷、“淡月黄昏”的幽寂画面,是探梅时真实可见(或可感)的环境;“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为虚写,“春到南枝”是对梅花初绽、春意初萌的猜想,“水香冰晕”以嗅觉、视觉的细腻感知,虚写梅花的清雅与冰清玉洁之态,虚实交织间,既呈现探梅的具体情境,又拓展梅花神韵的想象空间,让探梅的诗意更浓郁。

3. 分段赏析

开篇两句对仗工整,巧妙化用齐己和林逋的咏梅诗,精准扣住“梅”这一主题。“昨朝”“今宵”的运用,生动体现出作者探梅的频繁与对梅的深切喜爱。“昨朝深雪前村”,描绘出被积雪覆盖的前村,点明探梅地点,暗示梅花傲雪绽放的坚韧;“今宵淡月黄昏”,勾勒出淡月笼罩的黄昏场景,点明探梅时间,彰显梅花淡雅清幽的韵味。时空交织间,作者对梅的钟情与探寻的急切跃然纸上,尽显其高雅的审美品味。“春到南枝几分?”此句构思精巧,“南枝”因向阳而先得春意,“几分”又似“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前奏,一个“南”字,点明早梅主题;一个“几”字,尽显探梅的专注神情。作者借想象探春,巧妙烘托出梅花蓬勃的生机,足见其炼字功力之深厚。随后笔锋一转,从虚写转入实写,描绘探梅所见。“水香冰晕”,作者以独特视角,从水的清香、冰的晕影来展现梅花的韵味。水本无味,却因梅影横斜水面,让人联想到其香气四溢,此为写梅之品格;冰本无色,却因月下梅香浮动,让人联想到其洁白隐约,此为写梅之美丽。这种构思新颖独特,充满想象力。林逋隐居西湖,以梅为妻,留下“暗香疏影”的咏梅佳作,既凸显梅花独特之美,更突出其高洁之品,恰好映衬出作者美好的心灵。在作者笔下,梅仿佛就是林逋的化身,而林逋亦是作者的精神投影,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唤回逋老诗魂”一句,收束全曲情感,将爱梅惜春之情蕴含于“逋老”形象之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生动展现了作者在早春时节急切寻梅赏梅的心境。凭借委婉含蓄、清新美妙的笔触,将梅花报春的特性与傲雪的风骨尽情呈现,体现出作者在精神层面与梅花高度契合。以探春起笔,以咏梅收笔,赞颂了梅花优雅高洁的品质。虽通篇未直接描绘梅花姿态,但从雪月铺垫,到以“水香冰晕”描绘梅之神韵,处处烘托出梅花如诗如梦的独特气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曲写雪后月下赏梅,格调清新,生意盎然。化用齐己《早梅》诗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和林逋《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名句,了无斧凿之痕。

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 令曲以“唤回通老诗魂”作结,可说是意兴悠然,则将冰清玉洁的梅花与爱梅成癖的隐逸高土融为一体,二则以逋公自况,探梅、赏梅、咏梅,引梅为世外知己,冰操独守,持正不阿,“只留清气满乾坤”!

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常务理事张大新《元曲大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邵亨贞《贺新郎 题王德琏水屯卷》

下一篇:元·侯善渊《采桑子·力与命相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