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道人吴国良雪中自云林来":桐花道人吴国良冒雪从云林前来,
"持所制桐花烟见遗":带着自己制作的“桐花烟”赠送给我。
"留玉山中数日":他在玉山中停留数日,
"今日始晴":今日天刚放晴,
"相与同坐雪巢":我们一同坐在“雪巢”中,
"以铜博山":用铜制博山炉,
"焚古龙涎":焚烧古老的龙涎香,
"酌雪水":舀取雪水,
"烹藤茶":烹煮藤茶,
"出万壑雷琴":取出“万壑雷”琴,
"听清癯生陈维允弹石泉流水调":聆听清瘦的陈维允先生弹奏《石泉流水》琴曲,
"道人复以碧玉箫作清平乐":随后,道人又用碧玉箫吹奏《清平乐》,
"虚室生白":空寂的室内满是清光,
"尘影不动":连尘埃仿佛都静止不动,
"清思不能已已":这般清幽的思绪让人难以自抑。
"道人出所携卷索和民瞻石先生所制清平乐词":道人拿出随身携带的卷轴,请求和答民瞻石先生所作的《清平乐》词,
"予遂以紫玉池试想花烟":我于是用紫玉砚台,试着用桐花烟墨书写,
"书以赠之":以此相赠,
"且邀座客郯云台同和":同时邀请座中宾客郯云台一同唱和,
"时至正十年腊月二十二日也":时间是至正十年腊月二十二日。
"凤箫声度":凤凰箫声悠扬远度。
"十二瑶台暮":暮色笼罩十二瑶台。
"开遍琼花千万树":千万树琼花竞相绽放。
"才入谢家诗句":仿佛融入谢道韫的咏雪诗句。
"仙人酌我流霞":仙人斟来流霞仙酒。
"梦中知在谁家":梦中不知身至何处。
"酒醒休扶上马":酒醒后不必扶我上马,
"为君一洗筝琶":愿为君洗净筝琶再奏清音。
1. 分段赏析
上片描绘了一幅朦胧优美的画面。“凤箫声度”写出悠扬的箫声远远传来,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十二瑶台暮”以传说中的仙境“瑶台”和“暮”色结合,勾勒出傍晚时分仙境般的朦胧景象。“开遍琼花千万树”用“千万树”的数量词,展现出琼花盛开的繁茂景象,洁白的花朵充满生机;“才入谢家诗句”则将眼前的美景与文人的诗句联系起来,仿佛这美景刚被诗人写入诗中,体现了自然之美与诗意的融合。下片转入对梦境与心境的描写。“仙人酌我流霞”写出诗人仿佛在梦中遇到仙人,饮下了传说中的“流霞”仙酒,将梦境写得生动,带有对美好幻境的向往。“梦中知在谁家”则流露出梦醒后的迷茫,分不清自己是在梦中还是现实,带着一丝恍惚的感觉。结尾“酒醒休扶上马,为君一洗筝琶”回到现实的酒后场景,“休扶上马”表现出醉后的随性,“为君一洗筝琶”则带着洒脱的语气,像是要以这份酣畅洗净世俗的喧嚣,传递出一种追求自在的情怀。
上一篇:元·马钰《捣练子 赠五会道众》
下一篇:元·王哲《行香子·三鼓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