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长扰扰":人生百年长久处于纷扰之中,
# 扰扰:混乱、扮乱的样子。
"万事悉悠悠":世间万事都渺茫难测。
# 悠悠:众多的样子。,悉:全,都。
"日光随意落":日光自由自在地洒落,
# 随意:相当于任意,任凭己意。
"河水任情流":河水任意流淌。
"礼乐囚姬旦":周公旦被礼乐所禁锢,
# 姬旦:历史上称为周公,周文王之子,辅佐武王灭纣。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长大后,周公归政于成王,成王赐天子札乐。,囚:拘禁。此指约束。,礼乐:礼和乐的总称。
"诗书缚孔丘":孔仲尼被诗书所束缚。
# 孔丘:字仲尼,后世称他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周游列国,但不为当时的国君所用。他曾删《诗》《书》,定《札》《乐》,赞《周易》,修《春秋》,用尽心力。,书:指《尚书》。,诗:指《诗经》。
"不如高枕枕":不如高枕而卧,
# 高枕枕:安卧。比喻安闲无忧。枕:一作上。
"时取醉消愁":时常借醉酒来消除忧愁。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叙志咏怀诗。通过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周公、孔子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向往自由、借醉酒逃避现实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映衬:“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与“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前两句从时间和世事的角度,描绘出人生的纷扰繁杂,后两句则以历史人物被礼教束缚来展现思想上的禁锢,二者相互映衬,更深刻地体现出尘世的束缚和无奈,凸显诗人对这种状态的厌烦。对比:“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与前文尘世的纷扰形成对比。自然景象中,日光自由洒落,河水肆意流淌,展现出无拘无束的状态;而前文描述的尘世生活充满纷扰和束缚。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的自由洒脱,以及诗人对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先言“百年”,再及“万事”。以“百”“万”这两个约数搭配“扰扰”“悠悠”,又用饱含内在情感的“长”“悉”相连,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时间的漫长、空间的广袤以及人事的繁杂,鲜明地流露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烦,以及渴望解脱的心理。王绩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壮志难酬,以至于“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如此境遇,促使他对过往秉持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往昔,他以正统儒者自许,奉周公、孔子为典范,积极入世。但反思后他醒悟到:恰恰是“礼乐”困住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这囚禁、束缚之意,在前面两句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沉痛、激烈。首联:瞧那日出日落自在随意,河水洋洋任情东流,自然万物皆能如此,更何况人呢?人本就不该既受礼乐的羁绊,又被人事所拘,在忧生叹世中做无谓的挣扎。“日光”“河水”这一联,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受困的自我形成鲜明对比。颈联:到“礼乐”“诗书”这一联时,更是化作愤激之语。至此,诗人决意投身自然,过那清静无为的日子。然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园,不仅与成为圣人之路背道而驰,还得摒弃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形下,他需要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抗衡社会,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这新的价值取向便是睡与醉。颈联:“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象征着对世事的超脱;醉,则代表着对社会的消极抗争。这也正如他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写:“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据史书记载,王绩嗜酒如命,担任六合县丞时,就因好酒而被弹劾罢职。今存于《全唐诗》的王绩诗一卷,处处弥漫着酒气。诗中不仅频繁出现“酒”“醉”等字词,就连诗题也多带“酒”字。虽说篇篇言酒,但却毫无醉态呓语。就拿这首诗来说,它不仅展现出王绩对阮籍、陶潜萧疏旷达之风的倾慕,更以自然质朴的语言、遒劲豪迈的气概,摆脱了初唐诗歌排偶板滞的弊病。与他的《野望》等诗一样,为唐诗未来的发展透出了新的曙光。
# 囚缚姬、孔,大指本之蒙庄,亦旷达人恒谈耳。此不足惊才士也,然已足惊小儒矣。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摩诘曰:“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君子。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识田中尚费此一番辗转。无功曰:“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个中纤影不留矣。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上一篇:唐·吕洞宾《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