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chéng
chǔ
shì

朝代:唐作者:王绩浏览量:2
bǎi
nián
cháng
rǎo
rǎo
wàn
shì
yōu
yōu
guāng
suí
luò
shuǐ
rèn
qíng
liú
yuè
qiú
dàn
shī
shū
kǒng
qiū
gāo
zhěn
zhěn
shí
zuì
xiāo
chóu

译文

人生百年长久处于纷扰之中,世间万事都渺茫难测。日光自由自在地洒落,河水任意流淌。周公旦被礼乐所禁锢,孔仲尼被诗书所束缚。不如高枕而卧,时常借醉酒来消除忧愁。

逐句剖析

"百年长扰扰":人生百年长久处于纷扰之中,

# 扰扰:混乱、扮乱的样子。

"万事悉悠悠":世间万事都渺茫难测。

# 悠悠:众多的样子。,悉:全,都。

"日光随意落":日光自由自在地洒落,

# 随意:相当于任意,任凭己意。

"河水任情流":河水任意流淌。

"礼乐囚姬旦":周公旦被礼乐所禁锢,

# 姬旦:历史上称为周公,周文王之子,辅佐武王灭纣。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成王长大后,周公归政于成王,成王赐天子札乐。,囚:拘禁。此指约束。,礼乐:礼和乐的总称。

"诗书缚孔丘":孔仲尼被诗书所束缚。

# 孔丘:字仲尼,后世称他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曾周游列国,但不为当时的国君所用。他曾删《诗》《书》,定《札》《乐》,赞《周易》,修《春秋》,用尽心力。,书:指《尚书》。,诗:指《诗经》。

"不如高枕枕":不如高枕而卧,

# 高枕枕:安卧。比喻安闲无忧。枕:一作上。

"时取醉消愁":时常借醉酒来消除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程处士》是唐代诗人王绩创作的五言律诗。诗中以自然质朴的语言,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向往自由,展现出作者欲向醉中逃避现实的心境。此诗虽题为赠人,实则是作者叙志咏怀之作,是其精神世界的写照,体现出王绩超脱世俗的襟怀与对自由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诗人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性格简傲,嗜酒。王绩作诗继承了阮籍与陶潜咏怀言志的传统,并喜写饮酒和田园生活,借以排遣怀才不遇的苦闷,高情胜气,独步当时。其诗风质朴清新,不染雕琢浮华旧习,真率自然,平淡质朴。其文骈散兼长,疏朗明快,清新可诵。代表作品有《野望》《秋夜喜遇王处士》。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赠程处士》乃王绩赠友之作,确切创作时间已难以考究。王绩历仕隋、唐两朝,年少时胸怀壮志豪情,自云“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更有“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晚年叙志示翟处士》)的抱负。然而,隋唐交替的动荡岁月里,他翘首以盼的诏书迟迟未至,建功封侯更是遥不可及。步入中年,历经世事沧桑与战乱纷扰后,他彻底断了入仕的念头,归居田园。从此过上“置酒烧枯叶,披书坐落花”(《策杖寻隐士》)这般闲适的生活。此诗正是他这一阶段精神状态与心境的真实映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叙志咏怀诗。通过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周公、孔子典故的引用,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向往自由、借醉酒逃避现实的心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2. 写作手法

映衬:“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与“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前两句从时间和世事的角度,描绘出人生的纷扰繁杂,后两句则以历史人物被礼教束缚来展现思想上的禁锢,二者相互映衬,更深刻地体现出尘世的束缚和无奈,凸显诗人对这种状态的厌烦。对比:“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与前文尘世的纷扰形成对比。自然景象中,日光自由洒落,河水肆意流淌,展现出无拘无束的状态;而前文描述的尘世生活充满纷扰和束缚。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的自由洒脱,以及诗人对摆脱尘世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先言“百年”,再及“万事”。以“百”“万”这两个约数搭配“扰扰”“悠悠”,又用饱含内在情感的“长”“悉”相连,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时间的漫长、空间的广袤以及人事的繁杂,鲜明地流露出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烦,以及渴望解脱的心理。王绩在现实中屡屡受挫,壮志难酬,以至于“才高位下,免责而已。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自撰墓志》)。如此境遇,促使他对过往秉持的人生态度进行深刻反思。往昔,他以正统儒者自许,奉周公、孔子为典范,积极入世。但反思后他醒悟到:恰恰是“礼乐”困住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这囚禁、束缚之意,在前面两句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沉痛、激烈。首联:瞧那日出日落自在随意,河水洋洋任情东流,自然万物皆能如此,更何况人呢?人本就不该既受礼乐的羁绊,又被人事所拘,在忧生叹世中做无谓的挣扎。“日光”“河水”这一联,诗人将自然景象与受困的自我形成鲜明对比。颈联:到“礼乐”“诗书”这一联时,更是化作愤激之语。至此,诗人决意投身自然,过那清静无为的日子。然而,皈依自然、归隐田园,不仅与成为圣人之路背道而驰,还得摒弃与正统儒家思想相关的处世准则。在这种情形下,他需要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来抗衡社会,寻求心理上的平衡。这新的价值取向便是睡与醉。颈联:“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睡,象征着对世事的超脱;醉,则代表着对社会的消极抗争。这也正如他在《田家三首》《醉后》《过酒家五首》中所写:“阮籍生涯懒,嵇康意气疏”“阮籍醒时少,陶潜醉日多”“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据史书记载,王绩嗜酒如命,担任六合县丞时,就因好酒而被弹劾罢职。今存于《全唐诗》的王绩诗一卷,处处弥漫着酒气。诗中不仅频繁出现“酒”“醉”等字词,就连诗题也多带“酒”字。虽说篇篇言酒,但却毫无醉态呓语。就拿这首诗来说,它不仅展现出王绩对阮籍、陶潜萧疏旷达之风的倾慕,更以自然质朴的语言、遒劲豪迈的气概,摆脱了初唐诗歌排偶板滞的弊病。与他的《野望》等诗一样,为唐诗未来的发展透出了新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囚缚姬、孔,大指本之蒙庄,亦旷达人恒谈耳。此不足惊才士也,然已足惊小儒矣。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摩诘曰:“五帝与三王,古来称君子。干戈将揖让,毕竟何者是?”识田中尚费此一番辗转。无功曰:“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上,时取醉消愁。”个中纤影不留矣。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吕洞宾《绝句》

下一篇:唐·卢汝弼《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