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寒":月光清寒,
# 玉华:指月亮的光华。
"冰壶冻":好像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
#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此处形容月色。
"云间玉兔":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
# 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水面苍龙":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
# 苍龙:此处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
"酒一樽":饮一樽美酒,
"琴三弄":弹三支琴曲。
# 三弄:三支曲子。
"唤起凌波仙人梦":吸引仙女凌波而来,
# 凌波仙人:指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女神。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倚阑干满面天风":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
"楼台远近":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
"乾坤表里":天地辽阔,
"江汉西东":江水浩瀚无边。
# 江汉:指长江与汉水。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行旅写景之作。描写了夜宿垂虹桥的旅人,在朦胧月色下饮酒抚琴、临风远眺的情景。桥影如龙,云间月隐,远近楼台点缀江天,在虚实相间的夜色中流露出几分孤清与悠远。
2. 写作手法
比喻:“玉华寒,冰壶冻”巧妙运用冰壶比喻月色,冰壶本指盛冰的玉壶,此处形容月光清冷皎洁,营造出寒夜明净的意境。借景抒情:全曲通篇写垂虹夜月、江天楼台等景物,但通过“酒一樽,琴三弄”等细节,自然流露出旅人月下独酌、抚琴遣怀的孤清之情。烘托:“倚阑干满面天风”通过天风拂面的触觉描写,烘托出凭栏远眺时天地辽阔、心神荡漾的感受。想象:“唤起凌波仙人梦”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仙子的意象,将月下江景与神话传说结合,增添朦胧梦幻的色彩。
3. 分段赏析
开篇紧扣题旨,以月光入笔,“玉华寒,冰壶冻”二句,将垂虹桥上的月色比作盛满寒冰的玉壶,既写出月光的清冷透亮,又暗含桥上月色的澄澈空明。这个冰壶的比喻,不仅描绘出月色的质感,更让人感受到夜色的清凉宜人。“云间玉兔,水面苍龙”二句,上观云中月,下看桥下影。月光穿行云间,宛如玉兔跳跃;桥影横卧水面,恰似苍龙盘踞。这里借用月宫玉兔的传说,赋予明月灵动的姿态;又以苍龙喻桥,既写出桥身的蜿蜒气势,又暗含其凌波欲飞的动感。明月时隐时现,桥影似动非动,共同勾勒出朦胧而富有生机的夜景。随后笔锋一转,写桥上人的活动。“酒一樽,琴三弄”六个字,便勾勒出游人月下小酌、抚琴自娱的闲适场景。酒至微醺,琴声悠扬,与眼前美景相得益彰。此时作者遐想联翩,仿佛看见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二句,既写出微风拂面的惬意,又为夜景增添几分仙气。仙子、天风等意象,让画面更显空灵飘逸。最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三句,以开阔的视野收束全篇。近处楼台错落,远处水天相接,江流浩荡,视野极为壮阔。这样的结尾,既展现出天地的广袤无垠,又暗含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感。虽未直接抒情,但景中自含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曲通篇绘景而不着议论,然景语皆情语,蕴藉深沉思索;其笔法奇谲多变,意境忽而雄浑苍茫、忽而朦胧隐约、忽而空灵幽远,构思超迈,想象瑰奇,营造出恍惚迷离、邈远空濛的审美境界,极具艺术感染力。
# 曲境界开阔,想象奇特,写得迷离惝恍,悠远飘渺,富于艺术表现力。表面上看一味写景,人的思索似未着一字,实际上思索尽在不言之中。它的格调近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体亦近于诗词风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星琦《元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