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
·
chuí
hóng
yuè

朝代:元作者:徐再思浏览量:3
huá
hán
bīng
dòng
yún
jiān
shuǐ
miàn
cāng
lóng
jiǔ
zūn
qín
sān
nòng
huàn
líng
xiān
rén
mèng
lán
gān
mǎn
miàn
tiān
fēng
lóu
tái
yuǎn
jìn
qián
kūn
biǎo
jiāng
hàn
西
dōng

译文

月光清寒,好像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饮一樽美酒,弹三支琴曲。吸引仙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逐句剖析

"玉华寒":月光清寒,

# 玉华:指月亮的光华。

"冰壶冻":好像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

#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此处形容月色。

"云间玉兔":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

# 玉兔:月亮。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水面苍龙":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

# 苍龙:此处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

"酒一樽":饮一樽美酒,

"琴三弄":弹三支琴曲。

# 三弄:三支曲子。

"唤起凌波仙人梦":吸引仙女凌波而来,

# 凌波仙人:指曹植《洛神赋》中的洛水女神。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倚阑干满面天风":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

"楼台远近":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

"乾坤表里":天地辽阔,

"江汉西东":江水浩瀚无边。

# 江汉:指长江与汉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普天乐·垂虹夜月》是元代徐再思的一首散曲。作品描绘了垂虹桥上月色朦胧的夜景,“玉华寒,冰壶冻”写出月光的清冷皎洁,“云间玉兔,水面苍龙”则勾勒出明月穿云、桥影如龙的奇幻画面。曲中游人“酒一樽,琴三弄”,在月色中饮酒抚琴,随后“唤起凌波仙人梦”,遐想联翩,最后以“楼台远近,乾坤表里”的广阔视野收束全篇。全曲以写景为主,通过月色、桥影、琴酒等意象,自然流露出月夜独处的思绪,景中含情,意境开阔,富于艺术表现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作家

徐再思(?~?),元代散曲作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曾任嘉兴路吏,以擅写散曲名世。其散曲以悠闲生活与闺情春思、恋情、江南自然景物、归隐等题材为主,也有一些赠答、咏物为题的作品。徐再思与当时自号酸斋的贯云石齐名,称为“酸甜乐府”。后人合辑二人散曲作品为《酸甜乐府》,收有他的小令103首。代表作品有《水仙子·夜雨》《蟾宫曲·春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徐再思曾远离故土,在太湖沿岸漂泊,这首小令是他旅居吴江(今属江苏)时所作。他夜晚来到吴江垂虹桥,倚栏远眺,望着清冷的月色、苍茫的江水,心中感慨万千,遂写下此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散曲,也是一首行旅写景之作。描写了夜宿垂虹桥的旅人,在朦胧月色下饮酒抚琴、临风远眺的情景。桥影如龙,云间月隐,远近楼台点缀江天,在虚实相间的夜色中流露出几分孤清与悠远。

2. 写作手法

比喻:“玉华寒,冰壶冻”巧妙运用冰壶比喻月色,冰壶本指盛冰的玉壶,此处形容月光清冷皎洁,营造出寒夜明净的意境。借景抒情:全曲通篇写垂虹夜月、江天楼台等景物,但通过“酒一樽,琴三弄”等细节,自然流露出旅人月下独酌、抚琴遣怀的孤清之情。烘托:“倚阑干满面天风”通过天风拂面的触觉描写,烘托出凭栏远眺时天地辽阔、心神荡漾的感受。想象:“唤起凌波仙人梦”化用曹植《洛神赋》凌波仙子的意象,将月下江景与神话传说结合,增添朦胧梦幻的色彩。

3. 分段赏析

开篇紧扣题旨,以月光入笔,“玉华寒,冰壶冻”二句,将垂虹桥上的月色比作盛满寒冰的玉壶,既写出月光的清冷透亮,又暗含桥上月色的澄澈空明。这个冰壶的比喻,不仅描绘出月色的质感,更让人感受到夜色的清凉宜人。“云间玉兔,水面苍龙”二句,上观云中月,下看桥下影。月光穿行云间,宛如玉兔跳跃;桥影横卧水面,恰似苍龙盘踞。这里借用月宫玉兔的传说,赋予明月灵动的姿态;又以苍龙喻桥,既写出桥身的蜿蜒气势,又暗含其凌波欲飞的动感。明月时隐时现,桥影似动非动,共同勾勒出朦胧而富有生机的夜景。随后笔锋一转,写桥上人的活动。“酒一樽,琴三弄”六个字,便勾勒出游人月下小酌、抚琴自娱的闲适场景。酒至微醺,琴声悠扬,与眼前美景相得益彰。此时作者遐想联翩,仿佛看见凌波仙子踏水而来,“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二句,既写出微风拂面的惬意,又为夜景增添几分仙气。仙子、天风等意象,让画面更显空灵飘逸。最后“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三句,以开阔的视野收束全篇。近处楼台错落,远处水天相接,江流浩荡,视野极为壮阔。这样的结尾,既展现出天地的广袤无垠,又暗含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之感。虽未直接抒情,但景中自含情思,令人回味无穷。

4. 作品点评

此曲通篇绘景而不着议论,然景语皆情语,蕴藉深沉思索;其笔法奇谲多变,意境忽而雄浑苍茫、忽而朦胧隐约、忽而空灵幽远,构思超迈,想象瑰奇,营造出恍惚迷离、邈远空濛的审美境界,极具艺术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曲境界开阔,想象奇特,写得迷离惝恍,悠远飘渺,富于艺术表现力。表面上看一味写景,人的思索似未着一字,实际上思索尽在不言之中。它的格调近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通体亦近于诗词风味。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星琦《元曲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任昱《【双调】水仙子_书所见闲开》

下一篇:元·马钰《苏幕遮 鸣鹤馀音卷四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