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g
·
·
shān
tíng
xìng

朝代:元作者:冯子振浏览量:3
cuó
é
fēng
dǐng
jiā
zhù
shì
liū
qiáo
làn
shí
shù
lǎo
huā
zhī
zhī
fēng
rén
céng
huàn
guī
lái
què
dào
xiū
zhǐ
mén
qián
wàn
dié
yún
shān
shì
fèi
qīng
mǎi
chù
yún
bái
jiù
yǒu
yīng
yún
nóng
jiā
yīng
zhōu
biān
zhù
shì
rèn
làng
huā
zhōng
piān
zhōu
shuì
jiāng
nán
yān
jiào
lái
shí
mǎn
yǎn
qīng
shān
dǒu
sǒu
绿
suō
guī
suàn
cóng
qián
cuò
yuàn
tiān
gōng
shèn
yǒu
ān
pái
chù
rén
yín
suì
liú
shàng
jīng
yǒu
běi
jīng
líng
yuán
xiù
zhī
shǔ
xiāng
cóng
fēng
xuě
zhōng
hèn
zhī
zhě
qiě
wèi
qián
hòu
duō
qīn
zhì
shì
yùn
biàn
便
nán
xià
yòu
shèn
yǒu
ān
pái
chù
shèn
shēng
shǎng
shēng
zhè
yīn
shǐ
xié
rán
jié
yòu
nán
xià
zhū
gōng
jiǔ
suǒ
zhī
biàn
shàng
tiān
jīng
fēng
jǐng
shì
zhī
shān
tíng
xìng

译文

家搬到嵯峨的峰巅居住,是一个并不地道的山野樵夫,下棋的时光里,树已苍老不再开花,枝叶在风雨中历经岁月。老朋友曾经呼唤我回来,却说还不如不回去。指着门前那层层叠叠的云山,说这是无需花费钱财就能拥有的地方。序文说,白无咎有一首《鹦鹉曲》,词中写道,我家住在鹦鹉洲边。是个识文断字的渔父。在浪花里驾着一叶扁舟,在江南的烟雨中酣睡。醒来时满眼都是青山,抖擞抖擞身上的绿蓑衣便回家去。想来从前错怪了老天爷,原来也给我安排了好去处。我在壬寅年,滞留在上京,有北京的伶妇御园秀等人,在风雪中与我相伴,她们遗憾这首曲子没有后续之作。并且说,前后与众多士大夫有过密切接触,然而都受限于音韵格律,比如第一个“父”字,就很难接着往下措辞,又像“甚也有安排我处”一句中,“甚”字必须是去声字,“我”字必须是上声字,音律才和谐,不然就无法歌唱,仅这一点就又很难下笔。于是,各位先生举起酒杯,要求我续写这首曲子,我便以汴梁、吴地、上都、天京的风景试着续写了这首《山亭逸兴》。

逐句剖析

"嵯峨峰顶移家住":家搬到嵯峨的峰巅居住,

# 嵯峨:山势高峻。

"是个不唧溜樵父":是一个并不地道的山野樵夫,

# 不唧溜:不伶俐,不精明。

"烂柯时树老无花":下棋的时光里,树已苍老不再开花,

# 烂柯:出自《述异记》里的一个故事:樵夫王质在山中见到二位童子在下棋,于是把斧头放在一边观看,不知不觉人了迷。棋局结束之后,天色已晚,他惊奇地发现斧柄已经腐烂,急忙回家,亲朋故友皆已无存。

"叶叶枝枝风雨":枝叶在风雨中历经岁月。

"故人曾唤我归来":老朋友曾经呼唤我回来,

"却道不如休去":却说还不如不回去。

"指门前万叠云山":指着门前那层层叠叠的云山,

"是不费青蚨买处":说这是无需花费钱财就能拥有的地方。

# 青蚨:即钱。

"序云":序文说,

"白无咎有鹦鹉曲云":白无咎有一首《鹦鹉曲》,词中写道,

"侬家鹦鹉洲边住":我家住在鹦鹉洲边。

"是个认字渔父":是个识文断字的渔父。

"浪花中一叶扁舟":在浪花里驾着一叶扁舟,

"睡江南烟雨":在江南的烟雨中酣睡。

"觉来时满眼青山":醒来时满眼都是青山,

"抖擞绿蓑归去":抖擞抖擞身上的绿蓑衣便回家去。

"算从前错怨天公":想来从前错怪了老天爷,

"甚也有安排我处":原来也给我安排了好去处。

"余壬寅岁":我在壬寅年,

"留上京":滞留在上京,

"有北京伶妇御园秀之属":有北京的伶妇御园秀等人,

"相从风雪中":在风雪中与我相伴,

"恨此曲无续之者":她们遗憾这首曲子没有后续之作。

"且谓前后多亲炙士大夫":并且说,前后与众多士大夫有过密切接触,

"拘于韵度":然而都受限于音韵格律,

"如第一个父字":比如第一个“父”字,

"便难下语":就很难接着往下措辞,

"又甚也有安排我处":又像“甚也有安排我处”一句中,

"甚字必须去声字":“甚”字必须是去声字,

"我字必须上声这":“我”字必须是上声字,

"音律始谐":音律才和谐,

"不然不可歌":不然就无法歌唱,

"此一节又难下语":仅这一点就又很难下笔。

"诸公举酒":于是,各位先生举起酒杯,

"索余和之":要求我续写这首曲子,

"以汴吴上都天京风景试续之山亭逸兴":我便以汴梁、吴地、上都、天京的风景试着续写了这首《山亭逸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鹦鹉曲·山亭逸兴》是元代冯子振所创作一首散曲。此曲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倾心追求归园田居、返璞归真生活境界的情怀。在这篇散曲的前半部分,作者以自嘲口吻,将自己比作一位并非精明伶俐的樵夫,正因如此,选择移居至山间。如此表述,巧妙地为后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埋下伏笔。而后半部分,作者则直抒胸臆,道出自己的志向。即便有朋友劝他出山,他也会坚定回应,尽管山居生活清苦,但相较于回到朝廷,这种清苦实则微不足道,因为朝廷生活带来的痛苦更多。通观全曲,语言凝练简洁,毫无赘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典故的运用精妙独到,使得整首散曲在表达情感与志趣时更为深沉且富有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散曲家

冯子振(1253?~1314?),元代散曲家。字海粟,号瀛州客、怪怪道人,祖籍攸州(今湖南攸县)。大德进士,曾任集贤待制、承事郎等职。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其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其散曲风格豪放,辞采壮丽。贯云石在《阳春白雪序》中评其散曲风格为“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冯子振的散曲,所用曲牌较为单一,但是创作内容丰富。著有《海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鹦鹉曲·山亭逸兴》是元代冯子振所所作,大德六年(1302年)的冬天,冯子振旅居京城。一日,他与几位友人在酒楼闲坐,恰逢歌女御园秀演唱白贲所作的《鹦鹉曲》:“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觉来时满眼青山,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不安排我处。”那曲辞清新优美,旋律婉转悠扬,着实令人陶醉。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此曲韵律要求极为严苛,竟无人能依韵和出新辞。就在众人为此惋惜之际,冯子振却兴致突发,当即决定按原韵和作。只见他才思泉涌,以身边景致触发情思,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无论是登临高处的感怀,还是凭吊古迹的伤时之叹,皆能一挥而就。转瞬间,三十八首和曲便已完成,且每一首都韵律和谐,毫无差错。这般才情,犹如胸中藏锦绣,笔底起波澜,实在是古今罕见。而《鹦鹉曲・山亭逸兴》,便是他这一系列和曲中的开篇之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散曲。通过叙述樵父在山中的生活点滴,体现了作者对这种远离尘世喧嚣、悠然自得生活方式的向往,表达出作者坚定的隐逸之志,以及不慕名利、追求高洁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其中“烂柯”运用了《述异记》中的典故,晋代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亡故。作者借此典故来体现老樵夫闲逸如同神仙般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开篇“嵯峨峰顶移家住,是个不唧溜樵父”,直接点明主人公——一位选择在险峻嵯峨峰顶定居的樵夫,“不唧溜”三字巧妙暗示他并非精于采樵营生,仿佛其樵夫身份并非出于生计所需,而是一种随心的选择,为人物增添了几分随性洒脱的气质,也引发读者对其背后缘由的好奇。“烂柯时树老无花,叶叶枝枝风雨”一句,巧妙化用《述异记》中“烂柯”的典故,为全曲笼上一层超凡脱俗的神秘色彩,寓意老樵夫的闲逸生活宛如神仙般悠然自在。然而,现实场景却并非全然的仙逸美好,眼前唯有历经岁月、不再开花的老树,在风雨中飘摇的残枝败叶。这种对比描绘,看似刻画老樵夫清苦的山中生活,实则为作者借景明志。即便山中物质条件匮乏,生存环境恶劣,作者仍坚定表达愿如老樵夫般坚守归隐生活,决然远离富贵名利场的志向。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故人曾唤我归来,却道不如休去”,借老樵夫与故人的对话,进一步凸显其内心抉择。故人念及老樵夫山中清苦,邀其回归世俗享受富足生活,而老樵夫却不为所动。他心中深知,官场的争名逐利、尔虞我诈远比山中的贫苦更令人痛苦煎熬。“指门前万叠云山,是不费青蚨买处”,老樵夫手指门前连绵高耸、直入云霄的群山,向友人表明,此处无需金钱购置、权力争夺便能拥有的绝美风景,便是他心之所向。这两句将老樵夫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深刻传达出作者对宁静自然、淡泊名利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4. 作品点评

冯子振于这首散曲里,以凝练且生动的笔触,巧妙营造出含蓄而悠远的意境氛围。在他的笔下,老樵夫这一艺术形象被刻画得极为丰满。通过对老樵夫在嵯峨峰顶生活点滴的细腻描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归隐山林的士大夫们逍遥自在、清高脱俗的情怀。从艺术手法来看,无论是精妙的遣词造句,还是独特的谋篇布局,都展现出极高的技巧性;在思想层面,它深刻传达出对归隐生活的崇尚与追求,蕴含着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此曲在这两方面皆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众多散曲作品中脱颖而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支散曲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蔑视功名富贵、坚定归隐山林的老樵夫形象。曲中他指点门前云山的动作,遗世弃俗,超然物外,胸次浩然,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东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冯丽霞《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马谦斋《【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

下一篇:元·郭钰《秋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