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棱磨尽方藏拙":曾经的棱角磨尽之后才懂得隐藏自己的笨拙之处,
"老怀羞对天孙说":怀着年老的心情,羞愧地面对织女(天孙)难以诉说心中之事。
"风叶动清商":秋风吹动树叶发出清越的声音,
"依稀似九章":这声音仿佛依稀像是古代的乐章《九章》。
"飘萧双鬓雪":稀疏斑白的双鬓如同雪白的颜色,
"卧看弯弯月":躺卧着看着那弯弯的月亮。
"月缺有时圆":月亮缺失的时候还有再次圆满的时候,
"人无再少年":而人却没有再回到少年时光的可能了。
元末理学家、文学家
谢应芳(1296~1392),元末理学家、文学家。字子兰,曾筑室名“龟巢”,故号龟巢,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笃志好学,潜心程朱理学。明洪武中归隐横山以终。谢应芳致力于破除鬼神、禁忌、禄命等迷信,用前人经验事实和孔子、荀子、柳宗元等人的言论说明生死为自然之理,认为老、庄、仙、佛之说为异端,“邪说害正,人人得而攻之”。《明史》本传称其“诗文雅丽蕴藉,而所自得者,理学为深”。著有《辨惑编》《龟巢稿》《思贤录》等。
1. 分段赏析
“锋棱磨尽方藏拙。老怀羞对天孙说”两句,写自己历经岁月磨砺,棱角尽失,方才懂得藏拙自处,而在七夕这个与织女(天孙)相关的节日,内心满怀感慨,却羞于诉说心中的复杂情感,委婉地表达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无奈与含蓄的愁绪;“风叶动清商。依稀似九章”,描绘秋风吹动树叶发出清越的声响,仿佛古代的乐章《九章》,以听觉描写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借风叶之声勾起对往昔的回忆与对诗意的联想;“飘萧双鬓雪。卧看弯弯月”,刻画了诗人两鬓斑白如雪,躺卧着仰望天空中弯弯月亮的形象,“飘萧”生动地写出鬓发稀疏凌乱的状态,通过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直观展现出诗人的衰老之态与孤寂心境;“月缺有时圆。人无再少年”,将月的盈亏和人的青春不再作对比,月缺尚有重圆之时,而人的青春岁月一旦流逝便无法复返,以简洁直白的语言,深刻地表达出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惋惜与感慨,富含哲理。
上一篇:元·王冕《夜坐》
下一篇:元·侯善渊《长思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