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断烟波青有无":极目远望,烟波浩渺中,青山若隐若现、似有若无。
"霜凋枫叶锦模糊":寒霜打过的枫叶,像锦绣般绚烂却又朦胧模糊。
"千尺浪":江面上浪涛千层,
"四腮鲈":水中有肥美的四腮鲈鱼。
"诗筒相对酒胡芦":对着装诗的竹筒,伴着盛酒的葫芦,自在闲适。
元代画家,“元末四大画家”之一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浙江嘉兴魏塘镇人。年轻时曾学习理学,终其一生闭门隐居,除精研儒家经典外,还旁通佛家、道家学说。常往来于嘉兴、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其诗、书、画皆精,时人号为“三绝”,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末四大画家”。他的山水画师法董源、巨然,题材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用以寄托他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其作品笔法严谨,水墨浑厚,气势雄伟。存世作品有《双桧平远图》《渔父图》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词。词作描绘了秋江烟波、霜枫朦胧的景致,渔父与诗筒、酒胡芦相伴的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隐逸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用典:词中“四腮鲈”指的是松江四鳃鲈鱼。西晋文人张翰本在洛阳为官,见秋风渐起,思念家乡的莼菜和四鳃鲈,于是抛下官职还乡。词人在此借用这一典故,以“四腮鲈”暗示对家乡美味的思念以及对官场的厌倦,表达了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隐逸情怀意象组合:词中串联“烟波”“青山”“蓑笠”“扁舟”“诗筒”“酒胡芦”等意象,从自然景致到渔者行头、生活器物,多维度叠加,共同构建出空灵淡远的秋江渔隐图景,既展现隐逸环境的清幽,又凸显渔者兼具物质与精神满足的生活状态。
3. 分段赏析
“目断烟波青有无”一句,以“目断”写出诗人极目远眺的状态,“烟波”描绘出江面上水雾弥漫的景象,而“青有无”则精准地写出远山在烟波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的朦胧之美,语言简练却画面感极强,营造出空灵淡远的氛围。“霜凋枫叶锦模糊”聚焦于近景的枫叶,“霜凋”点出时节为深秋,“锦”字形象地写出枫叶经霜后色彩的绚烂,如同锦绣一般,“模糊”则呼应上句的朦胧感,既可能是因烟雾笼罩,也可能是诗人远眺时的视觉效果,让秋景更添一层柔和之美。“千尺浪,四腮鲈”两句虽短,却极具表现力。“千尺浪”展现出江面浪涛的壮阔,暗示了渔者所处环境的自然本真;“四腮鲈”则点出江中的物产,既丰富了画面内容,也为下文的生活场景做了铺垫,体现出渔者生活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诗筒相对酒胡芦”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描绘出渔者(实为作者自况)与友人以诗筒传诗、共饮美酒的场景。“诗筒”“酒胡芦”两个意象,将文人的雅致与隐逸生活的闲适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其寄情自然、享受诗意人生的思想感情,让全词的意境从景延伸到情,深化了隐逸的主题。
下一篇:元·方行《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