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ēng
zhī
èr
shí
shǒu
fèng
zhǐ
zhuàn

朝代:元作者:赵孟頫浏览量:3
zhòng
chūn
dòng
chū
jiě
yáng
fāng
mǎn
yíng
zhào
yuán
wàn
jiē
xīn
róng
shì
shí
zhòng
sāng
chā
chōu
méng
liè
shù
biàn
qiān
dōng
西
zòng
héng
wéi
luò
jiān
cǎi
dàn
yuǎn
xíng
zāi
huáng
yuán
huà
hǎi
jiāo
bīng
zhòng
sāng
guǎng
广
wàng
绿
yún
píng
fěi
wéi
jǐn
móu
zhǐ
hòu
mín
shēng

译文

仲春时节,冰冻刚开始消融,阳气正充盈满溢。旭日的光辉照耀原野,世间万物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这个时候适合栽种桑树,把桑树苗插入地里,容易抽芽萌生。桑树整齐排列,遍布田间小路,东西方向各自纵横延伸。这样做可不只是为了让篱笆间有桑树,采桑时不用耗费精力远途跋涉。伟大的元朝德政教化啊,天下四方没有战争。种桑的面积日益扩大,放眼望去,桑树像绿色的云一样,连成一片平整的绿荫。这并非只是为了谋划锦绮等丝织品,而是只为了使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定。

逐句剖析

"仲春冻初解":仲春时节,冰冻刚开始消融,

"阳气方满盈":阳气正充盈满溢。

"旭日照原野":旭日的光辉照耀原野,

"万物皆欣荣":世间万物都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

"是时可种桑":这个时候适合栽种桑树,

"插地易抽萌":把桑树苗插入地里,容易抽芽萌生。

"列树遍阡陌":桑树整齐排列,遍布田间小路,

"东西各纵横":东西方向各自纵横延伸。

"岂惟篱落间":这样做可不只是为了让篱笆间有桑树,

"采叶惮远行":采桑时不用耗费精力远途跋涉。

"大哉皇元化":伟大的元朝德政教化啊,

"四海无交兵":天下四方没有战争。

"种桑日已广":种桑的面积日益扩大,

"弥望绿云平":放眼望去,桑树像绿色的云一样,连成一片平整的绿荫。

"匪惟锦绮谋":这并非只是为了谋划锦绮等丝织品,

"只以厚民生":而是只为了使百姓的生活富足、安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其十四·二月)》是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以农事为题材,描绘仲春时节冻土消融、万物欣荣的景象,点明适合种桑的时令,并展现桑树种满阡陌、枝叶繁茂的画面。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叙事,铺陈春和景明、宜桑宜种的氛围;后半部分由景及情,赞颂元朝治下四海太平,种桑不仅为生产锦绮,更旨在富足民生,表达对太平盛世与惠民政策的歌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采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的手法,将农事活动与对时政的赞美相结合,体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旭日照原野,万物皆欣荣”,开篇点明时间为仲春,此时大地冻土初融,阳气充盈。旭日高悬,光芒洒向广袤原野,唤醒世间万物,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态。诗人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奠定了诗歌欢快明朗的基调,也为后文描写农事活动做了铺垫。“是时可种桑,插地易抽萌。列树遍阡陌,东西各纵横。岂惟篱落间,采叶惮远行”,诗人由春景自然过渡到农事,指出此时正是种桑的好时节,桑树苗插入土地便容易抽芽生长。不一会儿,桑树整齐排列,遍布田间小路,纵横交错。而且桑树种植范围广泛,不仅在篱笆间,人们采叶无需再远行。这几句生动展现了种桑的繁忙与桑林的繁茂,暗含对农时的精准把握与农事顺利的欣喜。“大哉皇元化,四海无交兵。种桑日已广,弥望绿云平。匪惟锦绮谋,祗以厚民生”,诗人笔锋一转,盛赞元朝的德政教化,使得四海之内没有战争,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种桑的规模日益扩大,放眼望去,桑树如同绿色的云朵般连成一片。诗人强调种桑并非只为获取锦绮等丝织品,更重要的是让百姓生活富足。这几句直接抒情,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国家太平、民生福祉的歌颂与期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刘处玄《酹江月》

下一篇:元·高道宽《苏幕遮·大真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