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峦叠嶂危相倚":层层的山峦,重叠的山峰,高峻险要地相互倚靠,
"乱若飘风涌秋水":散乱的石头在风中飞动,如同秋天汹涌的江水般翻腾。
# 若:一作“石”。
"寒松荒草间苍黄":寒冷的松树和荒芜的野草,相互间呈现出苍黄的颜色,
"照眼峥嵘三十里":映入眼帘的是三十里气势不凡、高峻突兀的景象。
"初如井底观天门":起初就像在井底仰望天上的门阙,
# 天门:明正统本作“空虚”。
"一峰巍然中独尊":有一座山峰雄伟地矗立在中间,显得格外突出。
"萦回百折至绝顶":山路萦绕迂回,转折无数次才到达山顶,
"俯视众岭来儿孙":向下俯瞰众多的山岭,它们就像是这主峰的儿孙一样。
"人言此山插霄汉":人们都说这座山高耸入云,直插云霄,
"马不容鞭仆夫叹":连马都难以驾驭,不能再用鞭子驱赶,仆人也为此发出叹息。
"攀援何异蜀道难":攀爬这座山的艰难程度和蜀道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气竭神疲背流汗":累得气喘吁吁,精神疲惫,背上都流出了汗水。
"熟视徐行路觉平":仔细地看,慢慢地走,觉得道路似乎变得平坦了,
"心宽意适步更轻":心情放松,感到舒适,脚步也更加轻盈了。
"志须预定自远到":志向坚定方能致远,
"世事岂得终无成":世间的事情又怎么会最终一事无成呢?
"我来正直穷冬月":我来到这里的时候正好是深冬的时节,
"倚秋岩前嚼松雪":倚靠在秋岩前面,咀嚼着松树间的积雪。
"午店烟生野饭香":中午的时候,山间小店升起炊烟,野外的饭菜飘出阵阵香气,
"阳坡日近梅花发":向阳的山坡上,太阳照射着,梅花已经开放了。
"寄语悠悠行路人":我要把这些话告诉那些长途远行的人,
"乾坤设险君勿嗔":天地设置了这样的险阻,你不要去抱怨。
"胸中芥蒂未尽去":如果心中的怨恨和不满没有完全消除,
"须信坦道多荆榛":就一定要相信,即使是平坦的道路上也会有很多荆棘。
1. 分段赏析
前八句:“层峦叠嶂危相倚,乱石飘风涌秋水。寒松荒草间苍黄,照眼峥嵘三十里。”开篇描绘出冯公岭周边层峦叠嶂,山势险峻,峰峦相互倚靠。乱石在风中好似涌动的秋水,寒松与荒草夹杂,色彩苍黄,三十里内的景色峥嵘壮观,展现出冯公岭环境的险峻和辽阔苍茫。“初如井底观天门,一峰巍然中独尊。萦回百折至绝顶,俯视众岭来儿孙。”诗人将登山之初的视角比作井底观天,凸显出冯公岭中一座山峰的巍峨高大、独尊之态。随后描述了攀登时道路萦回曲折,历经艰难到达绝顶,俯瞰时众岭皆如儿孙般矮小,体现出登顶后的豪迈之感。中间八句:“人言此山插霄汉,马不容鞭仆夫叹”,借他人之口说出此山高耸入云,登山之难,连马都难以前行,仆夫也为之叹息。“攀援何异蜀道难,气竭神疲背流汗”,将攀登冯公岭与蜀道难相比,生动地表现出登山的艰辛,让人疲惫不堪。“熟视徐行路觉平,心宽意适步更轻”,度过艰难阶段后,诗人仔细观察,慢慢行走,觉得路也变得平坦起来,心情也随之舒畅,步伐也更加轻盈。“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由登山的经历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只要志向坚定,目标明确,就能够实现远大的理想,世间之事只要努力就不会一事无成,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后八句:“我来正直穷冬月,倚秋岩前嚼松雪”,诗人点明自己登山的时间是穷冬腊月,在岩前嚼着松雪,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情趣。“午店烟生野饭香,阳坡日近梅花发”,描绘了午店炊烟、野饭香气以及阳坡梅花等景象,给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温暖。“寄语悠悠行路人,乾坤设险君勿嗔”,诗人想要告诉路上的行人,天地设置险阻,不要抱怨,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提醒人们即使在看似平坦的道路上,也可能隐藏着荆棘,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掉以轻心,这是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省悟。
下一篇:元·赵孟頫《鱼乐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