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ǔ
jiāng
huái
怀
sān
shǒu

朝代:唐作者:马戴浏览量:2
hán
guāng
wēi
yáng
xià
chǔ
qiū
yuán
dòng
tíng
shù
rén
zài
lán
zhōu
guǎng
广
shēng
míng
yuè
cāng
shān
jiā
luàn
liú
yún
zhōng
jūn
jiàng
jìng
bēi
qiū
jīng
niǎo
hán
qióng
míng
bàng
zhōu
shēng
zǎo
lán
xià
wēi
shuāng
liè
xiù
宿
fēn
qióng
kōng
liú
zhù
huāng
kàn
shān
hòu
míng
yuè
liáo
zhěng
yún
zhuāng
fēng
chuī
huì
dài
zhòu
lán
ráo
sòng
hún
míng
jiāng
shān
liáo
yīn
qīn
wǎn
jǐng
hǎi
shù
huí
cháo
zhé
hán
fāng
jiàn
míng
shén
zhāo

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惊鸟飞向无边无际的远方,寒秋的蟋蟀在我身旁哀鸣。芦苇丛生的沙洲上泛起薄雾,长满兰草的低湿之地凝结着细微的寒霜。群星分列,照亮荒远的原野江水空自流淌,汇入苍茫的荒原。遥望远山,静候明月升起,暂且独自整理云游的行装。荒野的风吹拂着蕙草编织的衣带,骤急的雨点击打木兰制成的船桨。屈原与宋玉的魂魄已消散于幽冥,面对江山,徒生寂寥之思。阴暗的虹霓侵蚀黄昏的天际,海边树木倒映在回旋的潮水中。想采摘寒秋的香花祭奠英魂,崇高神明岂能被轻易招回。

逐句剖析

"露气寒光集":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

"微阳下楚丘":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 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微阳:落日的残照。

"猿啼洞庭树":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

# 洞庭:洞庭湖。

"人在木兰舟":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 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

"广泽生明月":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

# 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苍山夹乱流":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 山:一作葭。

"云中君不降":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

# 降:一作见。,云中君:本《楚辞·九歌》篇名,为祭祀云神之作,此也因楚江而想到《九歌》。

"竟夕自悲秋":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 竟夕:整夜。

"惊鸟去无际":惊鸟飞向无边无际的远方,

"寒蛩鸣我傍":寒秋的蟋蟀在我身旁哀鸣。

"芦洲生早雾":芦苇丛生的沙洲上泛起薄雾,

"兰隰下微霜":长满兰草的低湿之地凝结着细微的寒霜。

"列宿分穷野":群星分列,照亮荒远的原野

"空流注大荒":江水空自流淌,汇入苍茫的荒原。

"看山候明月":遥望远山,静候明月升起,

"聊自整云装":暂且独自整理云游的行装。

"野风吹蕙带":荒野的风吹拂着蕙草编织的衣带,

"骤雨滴兰桡":骤急的雨点击打木兰制成的船桨。

"屈宋魂冥寞":屈原与宋玉的魂魄已消散于幽冥,

"江山思寂寥":面对江山,徒生寂寥之思。

"阴霓侵晚景":阴暗的虹霓侵蚀黄昏的天际,

# 侵:一作反。

"海树入回潮":海边树木倒映在回旋的潮水中。

"欲折寒芳荐":想采摘寒秋的香花祭奠英魂,

"明神讵可招":崇高神明岂能被轻易招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楚江怀古三首》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组五言律诗。全诗以洞庭湖的苍茫秋景为经纬,第一首勾勒出暮色初临的萧瑟图景,第二首以声景交织渲染羁旅愁绪,第三首借物象暗喻身世飘零。组诗以简淡笔墨勾连时空,既延续楚辞“悲秋”母题,又承袭杜甫五律沉郁之风,俞陛云评其“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凸显晚唐诗清丽含蓄的审美特质。三首诗结构回环相扣,景语皆情语,于平远中见深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马戴(?~869?),唐代诗人。字虞臣,祖籍海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人。会昌四年进士。大中初,在太原幕府任掌书记,因直言获罪,贬为龙阳尉,得赦回京,官终国子博士。马戴诗以五律为主,格调壮丽,含思蕴藉,饶有韵致。其善于抒写羁旅愁思,边塞诗亦佳。纪昀称其“晚唐诗人,马戴骨格最高”。张为《诗人主客图》将其列为“清奇雅正主”之升堂者。严羽推崇其诗“在晚唐诸人之上”。代表作品有《落日怅望》《送人游蜀》《灞上秋居》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59)年间,时称"小太宗"的宣宗励精图治之际,原任河东节度使府掌书记的马戴,因刚直谏言遭谪贬为龙阳(今湖南常德)县尉,自并州南下,辗转洞庭波光与湘水烟雨之间,触景生情,追慕屈贾遗风,感喟宦海浮沉,遂写下《楚江怀古三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五言律诗,也是一组怀古诗。第一首描绘了秋暮洞庭的萧瑟景象,通过“露气寒光”“微阳楚丘”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幽邃的意境,借猿啼木兰舟的视听通感,表达了诗人贬谪远地的孤寂与对屈原的追慕。第二首描绘了惊鸟寒蛩、芦洲兰隰的荒寂秋景,通过“去无际”“鸣我傍”的动态刻画传递苍凉心绪。借“列宿分野”“空流注荒”的宇宙视野,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沉思。第三首描绘了野风骤雨、阴霓回潮的诡谲秋景,通过“蕙带飘摇”“兰桡击水”的香草意象暗喻高洁品格。借“屈宋魂冥寞”的直抒胸臆,表达对楚辞文化消逝的痛悼。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上句静中有动​​,以“洞庭树”为静景基底,猿啼声在树冠层叠回荡;下句动中有静​​,“人”虽处舟中,但“在”字赋予其存在定力。舟行水上本应动态,但“木兰舟”的雅致命名消解了流水的动感,表现了诗人伤秋怀远之情。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以秋暮薄雾为底色,寒露凝结成霜,残阳沉入楚山,江雾氤氲间寒意迫人。“集”“下”二字定格暮色流动的瞬间,将无形秋气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寒凉,奠定全诗清冷幽邃的基调,暗合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的意境。颔联“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为晚唐诗中名句。上句取猿声之哀切,化用《楚辞》“猿啾啾兮狖夜鸣”的意境,声波在洞庭树影间震荡;下句以木兰舟之孤影,暗合屈原“朝发轫于苍梧”的行舟意象。动景“啼”与静景“在”形成张力,诗人自比漂泊木兰舟的迁客,与猿啼声构成时空对话,未言悲而悲情自现。颈联“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以宏阔视角反衬幽微心绪。皓月自浩渺湖面涌出,与苍山间奔涌的乱流形成刚柔对照,“生”字赋予明月生命律动,“夹”字凝练山势险峻。此联看似写天地壮景,实则以“广泽”之无垠反衬诗人如孤舟的渺小,以“乱流”之纷扰映射内心彷徨,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豪放形成鲜明对比。尾联“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怀古主题。云神不至的失落,既呼应首联“露气寒光”的迷蒙,又暗引《九歌·云中君》的祭祀场景。通宵悲秋的漫长时光里,秋月、乱流、猿啼等意象次第浮现,形成情感回环,俞陛云评其“如仙人乘莲叶轻舟,凌波而下”,凸显晚唐诗清丽含蓄的审美特质。第二首首联“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以视听通感构建诗意空间。惊鸟远逝的动态与寒蛩低鸣的静态交织,声景中透出荒寂。鸟影无际暗喻前路迷茫,蛩声切切暗示秋意侵心,为全诗注入苍凉底色。颔联“芦洲生早雾,兰隰下微霜”以细腻笔触摹写秋晨寒景。芦花洲渚雾气氤氲,兰草岸边秋霜初降,“生”“下”二字赋予自然物候以流动感,既写实景之朦胧,又隐喻人生际遇的晦暗不明。颈联“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转写宇宙视野。星宿列张分割无垠旷野,江流奔涌注入苍茫大荒,时空的浩瀚反衬个体的渺小,暗含对历史兴亡的沉思。尾联“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以动作收束全篇。诗人静候明月、整理云衣的闲适表象下,暗藏“聊自”二字的自嘲与无奈,将贬谪的孤寂升华为对精神归宿的追寻。第三首首联“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以香草意象开篇,野风骤雨中蕙带飘摇、兰桡击水,既写眼前风雨交加之景,又暗喻政治环境的险恶与自身高洁品格的坚守,呼应屈原《离骚》的象征体系。颔联“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直抒怀古之思。屈原、宋玉的魂魄已渺,唯余江山寂寥,将个人贬谪之痛升华为对楚辞文化传统的追悼,情感深沉如历史长河。颈联“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以奇特意象强化苍茫意境。阴霓侵蚀黄昏,海树倒映回潮,虚实相生中暗藏对时局动荡的隐喻,展现晚唐诗歌特有的历史苍凉感。尾联“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招”以祭奠屈原的仪式作结。欲折寒菊祭奠而神明难招,既表达对先贤的追慕,又暗含理想破灭的怅惘,余韵悠长如湘江呜咽。

4. 作品点评

从这首诗中可见,其清丽含蓄的格调,内容层面源自情感的细腻幽微,艺术手法上则呈现清逸脱俗而不显滞重、意蕴深邃精微而不显粗犷、辞藻淡雅清新而非浓艳堆砌、意蕴婉转深沉而非直白宣泄的特质。马戴此作恰似晚唐诗苑中一枝独秀的素馨,于清冷幽香中自成风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联虽柳恽不是过也,晚唐有此,亦希声乎!严羽卿称戴诗为晚唐第一,信非溢美。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权德舆、武元衡、马戴、刘沧五言,皆铁中铮铮者。“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真不减柳吴兴;《回乐峰》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晚唐“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宋人“雨砌堕危芳,风轩纳絮绵”,皆句格之近六朝。

明胡应麟《诗薮》

# 谭云:“光集”妙,承“气”字尤妙(首句下)。钟云:二语以连续为情景(“猿啼”二句下)。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神情光气何殊王子安?固非高廷礼辈所知。“广泽生明月”较之“乾坤日夜浮”,孰正孰变,孰雅孰俗,必有知者。“云中君不降”五字一直下语,而曲折已尽,可谓笔外有墨气,奇绝。

明王夫之《唐诗评选》

# 读虞臣中两联,赞叹不足,唯令人顶礼。我欲如李洞之铸浪仙。

清陆次云《五朝诗善鸣集》

# 尾联见意。三、四二语,真脍炙千古。韦庄亦有“鸟栖彭蠡树,月上建昌船”,句法与此同,何以不为人所称?此以景事衬对,句中便含有悲秋意故也;韦句地名亦不佳。……结见怀古之意。

清黄生《唐诗摘钞》

# “广泽”二句只写闲景,不曾含蓄得怀古意,故结句便觉直率。

清顾安《唐律消夏录》

# 尝见皇甫少玄、百泉兄弟论诗,五言以“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为极则。

清王士祯《渔洋诗话》

# 三四王渔洋以为诗之极致。五六作“梦泽”、“巫山”方切,但与“楚丘”、“洞庭”用地名太多,故浑言“广泽”、“苍山”耳。有议其不切者,非。

清屈复​​《唐诗成法》

# 诗至会昌,气最薄而情最幻。薄极乃幻,幻则无复能厚之理矣。此间关系气运甚微,恐主之者非人事也。

清吴瑞荣《唐诗笺要》

# 次联下字令人揽结不尽,皇甫兄弟谓此为五言极则,洵具眼也。

清​周咏棠​​《唐贤小三昧续集》

# 次联意景较宽,声响较大,不知者认为初盛,胜贾、喻也《“猿啼”二句下》。

清李怀民《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 二句连读,乃见标格(“猿啼”二句下)。怀古(末二句下)。

清胡本渊​​《唐诗近体》

# 《楚江怀古》一首,柳吴兴无以过之。严羽推为晚唐之冠,信哉!

清陆蓥《问花楼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碧《农父》

下一篇:唐·白居易《短歌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