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原野":东风吹拂着原野,
# 东风:春风。
"地冻亦已消":地上的冻冰也已消融。
# 消:消融。
"早觉农事动":早已觉察到农事将要开始,
"荷锄过相招":农夫们扛着锄头互相招呼着出发。
"迟迟朝日上":缓缓升起的朝阳爬上天空,
"炊烟出林梢":炊烟从树林的梢头袅袅升起。
"土膏脉既起":土地中的肥力已经苏醒涌动,
# 脉:地脉,指泉水。,土膏:肥沃的土地。
"良耜利若刀":锋利的农具像刀子一样好使。
# 良耜:见《诗经·良耜》注。
"高低遍翻垦":高高低低的田地都翻耕一遍,
"宿草不待烧":去年的枯草不等焚烧。
# 不待:不须。,宿草:隔年的草。
"幼妇颇能家":年轻的妇人很能操持家务,
# 家:动词,持家。
"井臼常自操":水井与石臼的活计常常自己承担。
# 井臼:均用作动词,汲水舂米。
"散灰缘旧俗":沿着旧俗在门前撒上草木灰,
# 缘:依照。
"门径环周遭":将门前小路环绕起来。
# 周遭:四周。古时农家有在门前路上洒石灰或草木灰以祈求丰收的习俗。,门径:门前小路。
"所冀岁有成":只希望今年能有好收成,
# 成:收成,丰收。,冀:希望。
"殷勤在今朝":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勤恳劳作。
# 殷勤:辛勤劳动。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农事诗。借春风解冻、农人荷锄耕作、家人操持家务、洒灰祈丰等春耕景象,写出了农耕生活的忙碌真切与对丰收的殷切期盼。
2. 分段赏析
“东风吹原野,地冻亦已销”,开篇写春日景象。东风吹拂原野,冻结的土地已然消融,“东风”点出季节,“地冻销”写冬去春来的变化,为春耕铺垫自然背景,简洁勾勒出暖意初显的田野风光。“早觉农事动,荷锄过相招。迟迟朝日上,炊烟出林梢”,描绘春耕伊始的农家情景。农人早早察觉农事将起,扛着锄头相互招呼;朝阳缓缓升起,炊烟从林梢飘散。“荷锄相招”写农人协作的忙碌,“朝日上”“炊烟起”描乡村晨景的宁静,动与静结合,尽显春日农忙的生机。“土膏脉既起,良耜利若刀。高低遍翻垦,宿草不待烧”,细写春耕劳作。土地解冻后肥力渐生,锋利的农具如刀般好用;田地高低处都翻垦一遍,隔夜的杂草不等焚烧便已清除。“利若刀”喻农具锋利,“高低遍翻垦”写劳作的细致,展现春耕的扎实与高效。“幼妇颇能家,井臼常自操。散灰缘旧俗,门径环周遭”,转向农家内务与习俗。年轻妇人很能持家,常亲自操持水井、石臼等家务;依照旧俗在门径周围撒灰,“井臼自操”写妇女的勤劳,“散灰旧俗”显农家的生活传统,从侧面衬出农忙时全家协作的氛围。“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收束全诗点明心愿。农家期盼今年收成向好,当下的殷勤劳作正是为了这份希望。直白道出农人对丰收的渴望,将春耕的忙碌与对未来的期盼相连,情感朴素而真挚。
下一篇:元·丁鹤年《题凤浦方氏梧竹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