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千里横东西":天山自西向东延绵千里横亘于新疆中部,
# 横东西:指天山自西向东横亘于新疆中部。,阴山:指天山,此处指西天山塔勒奇山。
"秋声浩浩鸣秋溪":秋天的西风在溪涧寒气逼人。
"猿猱鸿鹄不能过":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
# 猿猱鸿鹄不能过:“猿猱”两句:是说即使在这猿猱不可攀,鸿鹄不能越的高山之上,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此是歌颂成吉思汗出师威武。
"天兵百万驰霜蹄":蒙古军队仍可以驰骋而过。
# 霜蹄:其下渐西本小字夹注云“案太祖成吉思汗由此用兵回部及印度。”
"万倾松风落松子":万顷松林在一阵风之后都落下了松子,
"郁郁苍苍映流水":而流水映着松林茂盛的样子。
# 郁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天丁何事夸神威":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
# 天丁何事夸神威:“天丁”两句:是说天兵天将不知为什么夸耀自已的神威,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天丁,天兵。渐西本作“六丁”。
"天台罗浮移到此":把天台山和罗浮山都移到了这里。
#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境内,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余座,风景秀丽,为道教名山。,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属仙霞岭山脉的东支;山势挺拔,溪涧深切,林木葱郁,风景秀丽。
"云霞掩翳山重重":云和霞遮蔽这重重群山,
# 翳:遮蔽。
"峰峦突兀何雄雄":高耸的山峦显得气势威盛。
# 雄雄:气势威盛的样子。,突兀:高耸的样子。
"古来天险阻西域":自古以来就是阻隔西域的天险,
"人烟不与中原通":使人们不能与中原相同。
"细路萦纡斜复直":小路回旋曲折直的斜的都有,
# 直:一作宜。
"山角摩天不盈尺":山顶快要直冲云霄却还是不够高。
# 盈:满,足。
"溪风萧萧溪水寒":溪涧里风声萧萧,溪水寒冷无比,
"花落空山人影寂":山上落满的花却没有人的身影。
"四十八桥横雁行":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
# 四十八桥横雁行:“四十八桥”两句:是说四十八桥像一行雁阵横跨丛山之中,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四十八桥,果子沟中所建桥数。元代以前,果子沟未通轮轳,谷中松林稠密,怪石嵯峨,道路曲折,急流奔泻。元世祖成吉思汗西征时,为了加快行军速度,命他的二太子察合台率部在此一带凿石开路,刊木为桥,建桥四十八座,从此打开了中原通向伊犁河流域的通道。
"胜游奇观真非常":这壮观的景象真是非一般景致所能比。
"临高俯视千万仞":在高处俯瞰感到极其高,
# 千万仞:极写其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以周尺的七尺(一说尺)为一仞。
"令人凛凛生恐惶":高到会令人感到恐惧。
# 凛凛:恐惧的样子。
"百里镜湖山顶上":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在山顶上,
# 镜湖:此指水平如镜的赛里木湖。湖在今新疆博乐市西南,俗称三台海子。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四周群山环抱,雪峰倒影,景色清幽。
"旦暮云烟浮气象":傍晚也是雾气弥漫的气象。
"山南山北多幽绝":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
# 山南山北多幽绝:“山南”两句:是说果子沟中有许多泉水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幽绝,极其深险的山谷。
"几派飞泉练千丈":形成的瀑布落千丈,似白绢一般美丽。
# 练:白色的熟绢。,派:水的支流。
"大河西注波无穷":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
# 大河西注:指塔勒奇水浩浩荡荡向西部流去。
"千溪万壑皆会同":所有的溪壑都将汇集在一起。
"君成绮语壮奇诞":你的诗用语奇特,
# 君成绮语壮奇诞:“君成”两句:是说丘处机的诗用语奇特,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造物主感到无法创造出这么神妙的景色,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造物缩手神无功":给本来就很神奇的天山景物增添了奇异色彩,使天神对此也无法发挥功力。
"山高四更才吐月":山高峻险,四更天方才露出月亮,
# 山高四更才吐月:“山高”两句:说山峰高峻,月亮升在天空也被山尖挡住,到了四更天才能见到挂在中天的月亮。
"八月山峰半埋雪":八月的山峰有一半埋在雪中。
# 半埋雪:有一半埋在雪中。
"遥思山外屯边兵":想那远在山外的戍边士兵,
"西风冷彻征衣铁":穿在身上的铠甲肯定早已冷透。
# 征衣:铠甲,又称铁衣。
元代政治家、文学家
耶律楚材(1190~1244),元代政治家、文学家。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出生于燕京(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蒙古成吉思汗十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任中书令,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创举颇多,在蒙元初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因受排挤悲愤而死。文宗至顺元年,谥文正。耶律楚材文学主张承金而来,善诗文。他既崇尚古雅、古朴、自然、简淡的诗风,也推崇清新雄奇。亦能词,格调清放俊健,意境深远。著有《湛然居士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边塞诗。全诗四句一转韵,描绘了阴山千里横亘、峰峦突兀、松风流水、云烟飞泉等壮丽雄奇的边塞景色,突出其高峻艰险、“天险阻西域”的特点;同时提及“天兵百万驰霜蹄”“山外屯边兵”,展现元军西征的军威与边塞将士的苦寒,表达了对阴山壮美风光的赞美,以及对边塞战士的感怀。
2. 写作手法
夸张:“天兵百万驰霜蹄”用虚指百万大军渲染军事威势,歌颂蒙古铁骑征服自然的豪情;“千溪万壑皆会同”通过数量叠加强化水系纵横的壮观。想象:“天丁何事夸神威”引入道教护法神将,赋予自然以神性维度;“天台罗浮移到此”打破地理限制,将江南名山幻化至塞外。比喻:“飞泉练千丈”以悬垂的白练喻瀑布;“征衣铁”将寒甲比作凝固的金属。对比:“万倾松风”的宏大声响与“花落空山”的细微动静形成听觉反差。反衬:以静衬动,诗中特别强调阴山是“天险阻西域”,“令人凛凛生恐惶”,其实是为了反衬出元朝大军“百万雄师”的威风,表现西征军队的勇猛气势。
3. 分段赏析
全诗以雄浑的笔力描绘阴山奇险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融入边塞戍守的深沉感慨,虚实相生,语言遒劲,展现了元代边塞诗的独特气韵。开篇四句:“阴山千里横东西,秋声浩浩鸣秋溪”:起笔勾勒阴山绵延千里的磅礴气势(景物),“横”字凸显山脉走向,“秋声浩浩”以听觉渲染肃杀秋意。“猿猱鸿鹄不能过,天兵百万驰霜蹄”:以猿猴、鸿鹄难越反衬山势险峻,转笔虚写“天兵百万”驰骋的雄姿,暗喻军事要塞的威严。山水奇观(五至十二句):“万倾松风落松子,郁郁苍苍映流水”:松林葱郁,松风落子与流水相映,动静结合。“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借“六丁神将”神话,虚写阴山如天台、罗浮仙山移境,极言其奇绝。“云霞掩翳山重重,峰峦突兀何雄雄”:云霞掩映层峦,“突兀”“雄雄”叠词强化山势险怪。“古来天险阻西域,人烟不与中原通”:直言阴山自古隔绝西域,点明地理特殊性。险径幽境(十三至二十句):“细路萦纡斜复宜,山角摩天不盈尺”:山路盘旋,“摩天不盈尺”夸张凸显山高路险。“溪风萧萧溪水寒,花落空山人影寂”:溪风寒冽,落花空山,以“寂”字烘托荒凉。“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桥梁如雁阵横空,赞其壮观。“临高俯视千万仞,令人凛凛生恐惶”:俯视深渊的惊惶,侧面烘托山势骇人。云泉壮景(二十一至二十八句):“百里镜湖山顶上,旦暮云烟浮气象”:山顶镜湖,云烟变幻营造缥缈意境。“山南山北多幽绝,几派飞泉练千丈”:“飞泉如练”比喻瀑布奔泻之态,强化视觉张力。“大河西注波无穷,千溪万壑皆会同”:大河汇聚千溪,动态描写展现自然伟力。“君成绮语壮奇诞,造物缩手神无功”:直言造物主亦无力雕琢此景,盛赞阴山之鬼斧神工。戍卒之思(末四句):“山高四更才吐月,八月山峰半埋雪”:月迟、雪早,夸张表现高寒气候。“遥思山外屯边兵,西风冷彻征衣铁”:由景及人,“征衣铁”凝霜成铁的想象,抒发对戍卒艰辛的深切同情,全诗境界由雄奇转入悲慨。道路、风声、水流、树木、桥梁、瀑布、湖泊、霞光、猿猴、鸿雁、花草、月色、雪花、人物等各色景致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酣畅淋漓地展现了西域天山的奇妙风光。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豪迈奔放的情感基调见长,诗人以恣肆纵横的笔触描绘出气象万千的山水画卷。其写景状物极具动态美感,字里行间洋溢着雄浑壮阔的气势,既展现了阴山奇绝的自然景观,又折射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鲜明的艺术个性。
# 此诗为七言古诗,颇得古人七言古诗之韵味气势。在艺术手法上以白描见长,风格雄健豪壮。
不详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乔继堂《青年必读古诗手册(第2版)》
上一篇:元·丁鹤年《自咏十律》
下一篇:元·周砥《张公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