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líng
·
·
wàn
绿
xīn
xiē

朝代:元作者:王吉昌浏览量:3
wàn
绿
xīn
xiē
fàng
shén
qíng
chàng
zhé
qīng
dào
xiū
chóng
shén
yùn
cāng
yào
yíng
zhēn
shì
jié
lěng
huī
bīng
zhèn
jiǔ
tiān
shí
èr
lóu
qián
téng
kōng
zhàng
jīn
què
gāo
huì
jiàn
xiān
tóng
bèng
hán
guāng
jiān
fēng
tiǎo
yuè
shōu
cáng
bǐng
yào
耀
jīng
huá
dǐng
xuán
shuāng
yǒu
shēng
chéng
shàng
miào
zǒng
guī
huà
huǎng
kuò
xìng
hǎi
jìn
rùn
wéi
chuò
yuē
sān
kōng
yuè

译文

无数绿色在眼前,内心停歇下来。放开身心,神情舒展和畅,多年的顽疾也如虫般蛰伏于窟穴之中。潜心修习清虚的道业,精神如虫类蠕动般舒缓调息、运转起来从容不迫,毫无仓促之感。日月五星等天体迎接真灵,清净的居室洁净无尘,清冷的光辉映照出如冰般洁净的身形。镇守在九天之上、在十二仙楼的前方,五行之气腾空而起,如帐幕般笼罩着金阙。高高举起象征智慧的慧剑,有仙童前来拜见。慧剑迸发出清冷的寒光、锐利的剑锋仿佛能挑动日月。收存蕴藏那些闪耀的精华,将其汇聚于炼丹的壶鼎之中、激发起玄霜产生。有事物产生形成,至高无上的妙理、最终都归于恍惚无形的状态。开阔心性大海、沉浸在无为自然的境界中,轻盈地超越了三空的境界。

逐句剖析

"万绿心歇":无数绿色在眼前,内心停歇下来。

"放神情和畅":放开身心,神情舒展和畅,

"痼疾蛰窟":多年的顽疾也如虫般蛰伏于窟穴之中。

"清虚道业修崇":潜心修习清虚的道业,

"蠕神息、":精神如虫类蠕动般舒缓调息、

"运无仓卒":运转起来从容不迫,毫无仓促之感。

"七曜迎真虚室洁":日月五星等天体迎接真灵,清净的居室洁净无尘,

"冷辉冰骨":清冷的光辉映照出如冰般洁净的身形。

"镇九天、":镇守在九天之上、

"十二楼前":在十二仙楼的前方,

"五气腾空帐金阙":五行之气腾空而起,如帐幕般笼罩着金阙。

"高提慧剑仙童谒":高高举起象征智慧的慧剑,有仙童前来拜见。

"迸寒光、":慧剑迸发出清冷的寒光、

"尖锋挑日月":锐利的剑锋仿佛能挑动日月。

"收藏炳耀精华":收存蕴藏那些闪耀的精华,

"聚壶鼎、":将其汇聚于炼丹的壶鼎之中、

"激玄霜发":激发起玄霜产生。

"有物生成":有事物产生形成,

"无上妙、":至高无上的妙理、

"总归化恍惚":最终都归于恍惚无形的状态。

"廓性海、":开阔心性大海、

"浸润无为":沉浸在无为自然的境界中,

"绰约三空越":轻盈地超越了三空的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霖铃·万绿心歇》是元代词人王吉昌创作的一首词,属“雨霖铃”词牌。此词开篇写内心的纷扰平息,神情和畅,顽疾蛰伏,随后描绘修习清虚道业时,精神舒缓、运转不急促的状态,以及七曜迎真、虚室洁净、冷辉映冰骨的情景,还有五气腾空笼罩金阙的画面;下阕写高提慧剑时有仙童拜见,寒光尖锋仿佛能挑动日月,收藏光辉精华,在壶鼎中激发出玄霜,提及事物生成、无上妙理归于恍惚,最终说廓清性海、浸润于无为之中,能超越三空境界。词中运用诸多道家意象,语言带有玄虚色彩,表达了对道家修行的体悟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万绿心歇”,此句开篇写世间种种纷扰如万绿般沉寂,内心的躁动得以平息。“万绿”似指尘世繁杂,“心歇”则是心绪安定下来,抛却杂念,为后文描绘修行状态奠定了宁静的基调,寥寥四字,便透出一种归于本真的安宁。“放神情和畅,痼疾蛰窟”,写放开身心,神情舒展和畅,多年的顽疾也如虫般蛰伏于窟穴之中。“放神情和畅”是修行带来的精神舒展,“痼疾蛰窟”则显身体的康泰,从身心两方面,展现出修行后摆脱困扰、安然自在的状态,承接前文的“心歇”,进一步写内心安定后的变化。“清虚道业修崇,蠕神息、运无仓卒”,写潜心修习清虚的道业,精神如虫类蠕动般舒缓调息,运转起来从容不迫,毫无仓促之感。“清虚道业修崇”点出修行的内容与虔诚,“蠕神息”以比喻写精神的舒缓,“运无仓卒”则强调修行节奏的从容,尽显道家修行中顺其自然的特质。“七曜迎真虚室洁,冷辉冰骨”,写日月五星等天体迎接真灵,清净的居室洁净无尘,清冷的光辉映照出如冰般洁净的身形。“七曜迎真”显修行得天地灵气相助,“虚室洁”写环境的清净,“冷辉冰骨”则描绘出修行者身形清寂、心性纯净的状态,营造出空灵洁净的意境。“镇九天、十二楼前,五气腾空帐金阙”,写(修行者的气息)镇守在九天之上、十二楼前,五行之气腾空而起,如帐幕般笼罩着金阙。“九天”“十二楼”“金阙”皆是道家仙境,“五气腾空”指五行之气升腾,此句展现出修行达到的高远境界,气息充盈天地,与仙境相融,尽显修行的精深。下片“高提慧剑仙童谒”,写高高举起象征智慧的慧剑,有仙童前来拜见。“慧剑”在道家语境中喻指能斩断烦恼的智慧,“仙童谒”则显修行者德行感召仙灵,从“提剑”的主动到“仙童谒”的被动呼应,展现出修行中智慧增长、得神灵相助的状态。“迸寒光、尖锋挑日月”,写慧剑迸发出清冷的寒光,锐利的剑锋仿佛能挑动日月。“寒光”“尖锋”显慧剑的锐利与威力,“挑日月”以夸张手法,极言智慧之力能撼动天地,进一步写“慧剑”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凸显修行中智慧的无穷潜能。“收藏炳耀精华,聚壶鼎、激玄霜发”,写收存蕴藏那些闪耀的精华,将其汇聚于炼丹的壶鼎之中,激发起如玄霜般的丹药生发。“收藏炳耀精华”是积累修行的精粹,“壶鼎”是道家炼丹器具,“玄霜”为传说中的仙药,此句描绘出修行中炼化精华、孕育成果的过程,显修行的切实与精进。“有物生成,无上妙、总归化恍惚”,写万物生成有其规律,至高无上的妙理,最终都归于恍惚无形的状态。“有物生成”点出道生万物的道家思想,“无上妙”指道的终极真理,“化恍惚”则是说真理超越形迹,归于无形,体现出道家对“道”的玄奥本质的体悟。“廓性海、浸润无为,绰约三空越”,写开阔心性如大海般广阔,沉浸在无为自然的境界中,轻盈地超越了三空的境界。“廓性海”是心性的开阔,“浸润无为”是顺应自然、不刻意而为,“三空”虽本为佛教概念,此处指超越空寂之境,此句收束全词,写出修行的终极追求:心性开阔,顺应自然,超越凡俗与空境,达到自在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冬青冢篇》

下一篇:元·元好问《点绛唇 长安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