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朝代:元作者:倪瓒浏览量:3
shè
běi
shè
nán
lái
wǎng
shǎo
rén
jiā
jiū
míng
sāng
shàng
hái
cuī
zhǒng
rén
yān
zhōng
shǐ
bèi
chá
chí
shuǐ
yún
lǒng
fāng
cǎo
jǐng
chuáng
jìng
tóng
huā
liàn
guà
shí
shēng
yōu
mèng
shuì
xíng
yín
dào
xié

译文

房屋的北面和南面都少有人来往,自然没有人来寻找我这隐居的野夫之家。斑鸠在桑树上鸣叫,仿佛在催促农人赶快播种,人们在烟雾缭绕中开始焙茶,人声和茶香交织在一起。池水被云雾笼罩,散发着芳草的清新气息,井床边的露水洗净了碧绿的桐花,使其更加娇艳。我将粗布衣服挂在石头上,悠然入睡,梦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醒来后,我漫步吟诗,直到日暮时分。

逐句剖析

"舍北舍南来往少":房屋的北面和南面都少有人来往,

"自无人觅野夫家":自然没有人来寻找我这隐居的野夫之家。

# 野夫:乡野之人。

"鸠鸣桑上还催种":斑鸠在桑树上鸣叫,仿佛在催促农人赶快播种,

# 鸠:即布谷鸟。鸣时正当播种时。因此古人认为是劝耕之鸟。

"人语烟中始焙茶":人们在烟雾缭绕中开始焙茶,人声和茶香交织在一起。

# 焙茶:制茶。

"池水云笼芳草气":池水被云雾笼罩,散发着芳草的清新气息,

# 气:一作色。

"井床露净碧桐花":井床边的露水洗净了碧绿的桐花,使其更加娇艳。

"练衣挂石生幽梦":我将粗布衣服挂在石头上,悠然入睡,梦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 练衣:白色布衣。

"睡起行吟到日斜":醒来后,我漫步吟诗,直到日暮时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里》是元代画家、诗人倪瓒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中虽以“野夫家”“碧桐花”等乡野寻常风物入笔,描绘隐逸生活的质朴图景,却自然融入“幽梦”“行吟”等士大夫特有的雅趣情致。全诗语言平易,信手拈取眼前景物,不事雕琢而自成清韵,于桑间鸠鸣、井畔桐花的日常片段中,透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与安谧,恰如一幅淡墨氤氲的水墨小品,将隐逸之乐与文人雅怀浑然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画家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文学家。一说初名珽,字元镇,号云林子、幻霞子、荆蛮民等,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其家是吴中有名的富户,但倪瓒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瓒”。其性好洁而迂僻,人称“倪迂”。初奉佛教禅宗,后入全真教。人品高洁,元末卖田散财,浪迹太湖、泖湖一带。一生未仕。倪瓒擅画水墨山水,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元四家”。其创“折带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意境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写胸中逸气”。其诗多为酬唱之作,造语天然,清隽淡雅;散文自然不雕琢。兼工书法,学王羲之小楷《黄庭经》。存世画作有《渔庄秋霁图》《梧竹秀石图》《雨后空林》等。诗文有《倪云林先生诗集》《清閟阁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诗约创作于元顺帝至正初年,即公元1341年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隐逸诗。通过描绘北里村幽居生活的自然景致与闲适日常,抒发了诗人远离尘嚣、洁身自好的隐逸情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

2. 分段赏析

首联“舍北舍南来往少,自无人觅野夫家”,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自己隐居之地的偏僻与宁静。“来往少”表明这里人迹罕至,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无人觅”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隐秘与超脱,他仿佛是一个被世人遗忘的“野夫”,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颔联“鸠鸣桑上还催种,人语烟中始焙茶”,诗人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场景,展现了隐居之地的生机与活力。鸠鸟在桑树上鸣叫,仿佛在催促农人播种;人们在烟雾缭绕中焙茶,那淡淡的人语声和茶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而和谐的乡村画卷。这两句诗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巧妙地运用了听觉和嗅觉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颈联“池水云笼芳草气,井床露净碧桐花”,诗人将笔触转向自然景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之地的美丽景色。池水被云雾笼罩,散发出芳草的清新气息;井床边的露水洗净了碧桐花,使其更加娇艳欲滴。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嗅觉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美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尾联“练衣挂石生幽梦,睡起行吟到日斜”,诗人以自己的隐居生活为题材,展现了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精神境界。他将粗布衣服挂在石头上,悠然入睡,梦中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醒来后,他漫步吟诗,直到日暮时分。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而且透露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自得,以及对尘世的超脱与淡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侯善渊《减字木兰花·无情苦海》

下一篇:元·王冕《过扬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