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āng
diào
·
·
shuǐ
xiān
·
·
yǒng
xuě

朝代:元作者:乔吉浏览量:3
lěng
xiāng
liǔ
jiāng
lái
dòng
chéng
piàn
huā
kāi
huī
màn
le
sān
qiān
jiè
yín
léng
le
dōng
hǎi
tàn
méi
de
xīn
jìn
nán
ái
miàn
wèng
ér
yuán
ān
shè
yán
duī
ér
dǎng
wèi
zhái
fěn
gāng
ér
xiè
tái

译文

雪花冰冷而无香气,像柳絮一样迎面扑来,冻结成片,像梨花一样用手拂拭也拂不开,纷纷扬扬的大雪像石灰粉一样铺满了整个世界,好像为东边的大海镀上了一层白银,踏雪寻梅的人再也难以忍耐。袁安的房子变成了一个面缸,党进的宅第变成了个盐堆,那表演歌舞的楼台变成了粉缸儿。

逐句剖析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雪花冰冷而无香气,像柳絮一样迎面扑来,

# 冷无香:指雪花寒冷而无香气。

"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冻结成片,像梨花一样用手拂拭也拂不开,

"大灰泥漫了三千界":纷纷扬扬的大雪像石灰粉一样铺满了整个世界,

# 三千界:佛家语,“三千世界”的略语,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是为三千世界。此泛指整个世界。,漫:洒遍,铺满。

"银棱了东大海":好像为东边的大海镀上了一层白银,

# 东大海:即东洋大海,泛称大洋、大海。,棱:镶,镀。

"探梅的心噤难挨":踏雪寻梅的人再也难以忍耐。

# 挨:一作捱。忍受。,噤:牙齿打战。

"面瓮儿里袁安舍":袁安的房子变成了一个面缸,

# 袁安:东汉人,家贫身微,寄居洛阳,冬日大雪,别人外出讨饭,他仍旧自恃清高,躲在屋里睡觉。,面瓮:面缸。

"盐堆儿里党尉宅":党进的宅第变成了个盐堆,

# 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他是一个粗人,每逢大雪天,不知赏雪,只在家里饮酒作乐。

"粉缸儿里舞榭歌台":那表演歌舞的楼台变成了粉缸儿。

# 榭:建在高土台上的敞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双调·水仙子·咏雪》是元代散曲家乔吉创作的一首散曲。作品聚焦冰雪世界,先绘细部:飘飞的雪花轻如柳絮,却冰冷无香,此为动景;积雪似盛开的梨花,凝固成片、推移不得,此为静景。继而展现全景,整个宇宙仿佛弥漫着灰蒙蒙的尘沙,勾勒出雪天苍茫天色。随后以大海冰封闪耀银光、寻梅人冷得发抖,极写雪天酷寒。结尾以风趣夸张的比喻收束,进一步描绘雪天奇景。全曲语言生动形象,巧妙运用比喻与用典手法,雅俗交融,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浓郁的喜剧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杂剧、散曲作家

乔吉(?~1345),亦作“乔吉甫”。元代杂剧、散曲作家。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居杭州。乔吉的散曲作品丰富,风格清丽,与张可久并称“元散曲两大家”。其擅长小令,能雅俗兼赅。他的剧作对明代剧坛很有影响,所作杂剧今知有十一种,现存《两世姻缘》《金钱记》《扬州梦》三种。结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乔梦符小令》三种,近人辑为《梦符散曲》。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小令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证,但从所绘景致及气候特征推断,当写于冬季。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散曲。描绘了雪花如无香的柳絮纷纷扑来,冻结成一片片拂不开的梨花,大雪像大灰泥般漫盖整个世界,把东海银装素裹。还写了因雪寒探梅人心生畏惧,以及雪将袁安的屋舍变成面瓮、党尉的宅院堆成盐堆、舞榭歌台化作粉缸的景象。通过对雪景的细致刻画,展现了雪天独特的风貌。

2. 写作手法

化用:“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前句化用东晋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世说新语》),以“柳絮”喻雪花轻盈,却加“冷无香”打破传统雅意,突出雪的凛冽质感;后句化用唐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的素白,却用“冻成片”强调冰雪凝结的厚重感,新旧意象碰撞,赋予雪景触觉层次。用典:“面瓮儿里袁安舍”,巧用“袁安困雪”典故。典故原意:东汉袁安未达时,逢大雪困于家中,僵卧不起,拒绝求助,以“清高冷介”形象成为贫士象征。以“面瓮儿”(装满面粉的瓮,喻大雪堆积)形容袁安的居所被雪深埋,既保留典故中贫士的清寒底色,又以俚俗比喻消解严肃感,雅俗融合。 “盐堆儿里党尉宅”,暗用“撒盐空中”典故。典故原意:谢朗以“撒盐空中差可拟”比喻雪粒骤急,虽未被谢安认可,却成为咏雪典故之一,代指富贵人家的雅谈。以“盐堆儿”喻权贵党尉(北宋党进,代指富豪)的宅院被雪覆盖,既呼应“撒盐”的雅谑,又以“盐堆”的俚俗意象调侃权贵的奢华被大雪“同质化”,暗含对阶层差异的消解。比喻:“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用“柳絮”“梨花”“灰泥”“银棱”“面瓮”“盐堆”“粉缸”等多事物比喻雪及雪景,从形态、色彩、质感多角度铺陈,营造雪景的丰富与壮阔。多感官描写:“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冷”“冻”是触觉,“无香”是嗅觉,“柳絮”“梨花”是视觉,多感官叠加,让无形之雪具可感知的质感;“扑将来”“拂不开”以动态化动词强化雪势凶猛,似有物理冲击力,增强画面张力。

3. 分段赏析

《水仙子·咏雪》这支曲子极力渲染大雪纷飞的景象。“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两句,分别化用东晋谢道韫“柳絮因风起”和唐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咏雪名句,但又翻出新意:说雪花像“柳絮”却“冷无香”,似“梨花”却“冻成片”,从视觉(状如柳絮、梨花)、嗅觉(冷而无香)、触觉(冻结成片)的角度,全方位地描绘了雪花冷冽、无香、似花非花的独特特点。其中,“扑将来”“拂不开”两个动态化表达,生动表明雪势极大、势头强劲。如果说前两句是对雪花的微观特写,“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这两句则是对大雪纷飞壮观景象的宏观展现:大雪纷纷扬扬,天地间一片迷蒙,仿佛被灰蒙蒙的尘沙弥漫;万物皆被白雪覆盖,东大海的海面也仿佛镀上一层白银,闪耀着银色光芒。“探梅的心噤难捱”一句,写踏雪寻梅之人被严寒侵袭,从心底感到战栗,因冷而却步,侧面烘托出雪天的酷寒难耐。接下来两句运用典故:“面瓮”一句化用袁安困雪的典故,意为贫寒之士袁安的宅舍如同被埋在巨大的面缸里;“盐堆”一句化用谢安家族“撒盐空中差可拟”的咏雪之典,形容权贵党尉的高门深院仿佛是用洁白的盐堆砌而成。最后一句“粉缸儿腌了舞榭歌台”,则将王侯贵族的舞榭歌台比作被香粉腌制的容器,极写其被大雪覆盖后的素洁模样。这三句意为,无论贫士的陋室、权贵的豪宅,还是王侯的舞榭歌台,宇宙间的一切都被大雪毫无差别地覆盖,不因贫富高低而有所区分,在雅俗共济的典故运用中,展现出天地一白、万物同覆的苍茫意境。

4. 作品点评

这支小令最大的特点是雅俗共济、大雅大俗。曲中既有化用与典故,如“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化用谢道韫“柳絮因风起”和岑参“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咏雪名句,“探梅的心噤难捱”谈及踏雪赏梅的雅事,尽显诗词常用的“雅”法;又穿插“扑将来”“拂不开”等俗语,并用“面瓮儿”“盐堆儿”“粉缸儿”等俚俗意象形容雪封的屋舍亭台,以大俗与大雅形成强烈对比,借俗对雅的调侃产生喜剧效果,带来强烈审美冲击。李开先说乔吉散曲“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此曲可见一斑。此外,全曲运用博喻手法,以七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雪及雪景,营造出恢宏恣肆的气势,体现了“曲贵直露”的语言与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作品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设喻精当,造语新奇,既不失散曲“俚趣”之本色,又不失贴切形象,从而写出了雪景的万千意态。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刘玉平《元曲大辞典》

# 此曲咏雪,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大雪纷飞的壮观景象。由近及远,又由高到低,由天空到地下,极力渲染,展现了浩瀚奇丽的雪中世界,引人入胜。将典故和俗语巧妙融合,采用夸张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穷形尽相,“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邓元煊《元曲:彩图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郭翼《漫兴一首其一》

下一篇:元·元好问《鹧鸪天·拍塞车箱满载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