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朝代:元作者:萨都剌浏览量:3
qīng
gōng
chē
chū
jiàn
zhāng
xiǎo
duì
liǎng
sān
háng
shí
lán
gān
pàn
yín
dēng
guò
zhào
jiàn
róng
shàng
shuāng

译文

清秋夜来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排列两三行。石栏干畔举着银灯过,照见荷花叶上的清霜。

逐句剖析

"清夜宫车出建章":清秋夜来宫车出建章,

# 建章:汉代的宫殿名,诗里泛指宫廷。,宫车:宫廷内的车辆。

"紫衣小队两三行":紫衣小队排列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石栏干畔举着银灯过,

# 畔:一作外。,石:一作曲。

"照见芙蓉叶上霜":照见荷花叶上的清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词》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点明时间为清夜,地点在建章宫,描绘出宫车出行、紫衣小队相随的场景;后两句聚焦细节,写侍从举着银灯行进,灯光下荷花叶上的清霜清晰可见。全诗以简淡的笔触勾勒画面,未着意渲染宫廷的奢华,却通过“银灯”“芙蓉叶上霜”等意象,将宫廷生活的精致与华贵渗透于字里行间,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让意境隽永悠长。看似是对宫廷夜出场景的客观描摹,实则暗含对宫廷生活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悟,在寥寥数语中展现出元代宫廷特有的氛围与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萨都剌(1307?~1359?),元代文学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人,一说西域答失蛮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进士,官至南台侍御史。萨都剌的诗词,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部分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其山水诗颇见功力,不少作品富有生活实感,描写细腻,贴切入微。在诗歌技巧上,其作品截取平淡的生活片段;层层深入、凝练简洁;善于创造、形象生动;偶亦采用通感手法,将视觉、听觉、嗅觉等联通使用,互相比譬。主要作品有《雁门集》《萨天锡诗集》《天锡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秋词》又名《宫词》或《秋宫词》,是元代诗人萨都剌的代表作之一。萨都剌在元代诗坛颇具声名,尤其擅长创作宫词与丽情乐府。所谓宫词,即以宫廷生活为主要表现题材的诗歌体裁,自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百首《宫词》后,这一诗歌题材便正式得名,此后历代文人纷纷以此为题,留下众多作品。关于《秋词》的创作时间,虽尚无确切定论,但学界普遍推测其成诗于元至顺元年(1330)至至顺二年(1332)期间。彼时,萨都剌任职翰林国史院应奉文字,频繁出入宫廷,得以近距离观察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最有可能创作出此类宫词作品,为后世展现独特的宫廷风貌与细腻情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词。诗歌描绘了深夜时分,宫车从建章宫驶出,两三行身着紫衣的侍从相随的场景。随着队伍前行,石栏杆旁银灯闪烁,照亮了荷叶上的清霜。全诗通过对宫廷夜间出行场景的细腻刻画,以简淡的笔触展现出宫廷生活的精致与静谧,在清冷的氛围中透露出一股华贵之气。

2. 分段赏析

《秋词》前两句以“清夜”点明时间,夜幕笼罩下,宫车悄然驶出宫廷。不同于白昼出行时的盛大仪仗,此时仅有两三行身着紫衣的宫女随行。万籁俱寂的时辰,稀疏的人员配置,使得场景既无喧嚣嘈杂,亦无侍卫呼喝,尽显深宫的静谧与秩序。宫女的紫衣在夜色中若隐若现,平添几分神秘高雅,诗人着重勾勒出这场安静且隐秘的夜间出行。值得注意的是,据陶宗仪《元氏掖庭记》记载,元代皇帝热衷夜游宫苑,甚至特制“五云车”以供享乐,元诗人陈孚《云车夜游诗》便专述此事,可见萨都剌笔下的场景确有现实依据。诗的后两句聚焦出行队伍的沿途景致。受宫禁所限,诗歌视角似从远处凝望,只见紫衣小队缓缓移动,银灯微光与荷叶霜辉相互映照。“紫衣”“银灯”“白霜”等意象清雅朦胧,宛如一幅淡墨小品,寥寥几笔却意境深远。不过,后世有观点质疑此诗与元朝宫廷实际不符。元人杨瑀在《山居新话》中考证指出,北方无芙蓉、宫中无石阑干、宫人日常不穿紫衣、宫车不应夜出等问题,认为这仅是“拟宋宫词”。但这些观点有待商榷,前文已证实宫车夜出确有其事,且陶宗仪多部著作记载元上都内苑及郊外均种植芙蓉。实际上,诗中的“芙蓉”更多承载着象征意义。元上都内宫池沼沿用汉代太液池之名,与诗中“建章”呼应。历史上,太液芙蓉久负盛名,从唐明皇赞誉杨贵妃为“解语花”,到白居易笔下“太液芙蓉未央柳”,这一意象早已超越实景,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图景。即便萨都剌未曾亲见,借由想象与用典,反而赋予诗歌更悠远的韵味。

3. 作品点评

《秋词》跳出传统宫词的哀怨窠臼,以简淡笔触勾勒出隽永意境。作为诗人兼画家的萨都剌,将其独特的艺术感知力融入诗中,赋予作品极强的画面张力。诗中,他巧妙捕捉宫廷生活的一个静谧瞬间:万籁俱寂的深夜,一辆宫车缓缓驶出,两三行身着紫衣的宫人悄然相随;银灯摇曳,清冷的光芒洒在池畔石栏,映照着荷叶上凝结的白霜,泛起点点冷光。整首诗不着一词描绘宫廷奢华,却于细微处尽显生活之精致,华贵之气自然流转于字里行间。元诗人杨维桢曾盛赞萨都剌宫词造诣超越唐代王建、张籍,虽或有溢美之词,但足见其在当时诗坛的崇高地位,以及作品所蕴含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天锡诗风流俊爽,修本朝家范。《宫词》及《芙蓉曲》,虽王建、张籍无以过矣。

元杨维桢《竹枝词序》

# 以极少的语句,包蕴极丰富的内涵,是萨都剌宫词的特色。这首宫词写宫车出宫,偏不写通常警跸满道、仪仗华丽的场面,而写宫车夜出,抓住夜色、灯火两个细节来写:一辆宫车,两三行宫女,银灯,芙蓉,从各个侧面表现出深夜的冷寂,令人神往。

现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李梦生《元明诗一百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杨维桢《怀家》

下一篇:元·侯善渊《一叶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