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lái
·
·
yuè
ér
chū
shàng
é
huáng
liǔ

朝代:元作者:周德清浏览量:3
yuè
ér
chū
shàng
é
huáng
liǔ
yàn
xiān
guī
fěi
cuì
lóu
méi
hún
xiū
nuǎn
fèng
xiāng
gōu
rén
hòu
yuān
bèi
lěng
duī
chóu

译文

初升的月亮映照着鹅黄的柳枝,燕子早早地飞回了装饰华丽的楼阁,梅花仿佛也带着灵魂,不愿让凤香篝里的香气散去,保持着一丝温暖。但自从人离开之后,那双鸳鸯便被冷冷清清地堆满了愁绪。

逐句剖析

"月儿初上鹅黄柳":初升的月亮映照着鹅黄的柳枝,

"燕子先归翡翠楼":燕子早早地飞回了装饰华丽的楼阁,

"梅魂休暖凤香篝":梅花仿佛也带着灵魂,不愿让凤香篝里的香气散去,保持着一丝温暖。

# 篝:熏笼。

"人去后":但自从人离开之后,

"鸳被冷堆愁":那双鸳鸯便被冷冷清清地堆满了愁绪。

# 鸳被:绣有鸳鸯的锦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春来·月儿初上鹅黄柳》是元代周德清创作的一首散曲。此曲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景象,通过描写月儿、柳树、燕子等自然景物,以及鸳鸯被等生活用品,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女子在爱人离去后的孤独和忧愁,体现了元曲善于抒发情感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曲学家、音韵学家

周德清(1277~1365),元曲学家、音韵学家。字日湛,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后代,终身不仕。其工乐府,善音律,擅长各体诗文,在当时自成一家。于泰定元年总结时人北曲音韵规律,著《中原音韵》(又称《中州音韵》《中州韵》),被认为是正语之本,变雅之端。《全元散曲》辑存其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套,残句六句。《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玉笛横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散曲。描绘了初春夜晚,月儿初上鹅黄柳梢、燕子归巢的景象,表达了女子因心上人离去后的寂寞忧愁,营造出静谧又孤寂的氛围,体现出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独守空闺的哀怨。

2. 写作手法

化用:“月儿初上鹅黄柳”直接化用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句意。原句营造出恋人在黄昏月下柳边约会的美好情境,此曲中化用后,点明季节为初春,以当初美好约会场景与如今主人公的孤单形成反差,寓相思之情于景中。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燕子先归翡翠楼”句是说燕子已双双归来,回到翡翠楼上的窝里。“燕子”具有双宿双飞的习性,常用以喻夫妇、情侣,古诗词中常用燕双飞反衬人的分离和孤单。

3. 分段赏析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开篇描绘了一幅月夜下的景象,月亮刚刚升起,照在鹅黄色的柳树上,燕子已经飞回了翡翠楼。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为全曲奠定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梅魂休暖凤香篝”:“梅魂”象征着女子的思念之情,“凤香篝”则是一种取暖的工具,这里说不要用凤香篝去温暖梅花的精魂,暗示了女子的孤独和内心的凄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女子内心的痛苦。“人去后,鸳被冷堆愁”:直接点明了女子在爱人离去后的孤独和忧愁,鸳鸯被冷冷地堆着,堆积着忧愁,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她的处境,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颇具诗词韵味,语言通俗易懂、质朴浅近,呈现出“文而不涩”的独特风格,这也契合后期元散曲雅化趋向中兼具通俗性与文学性的共性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王哲《梅花引·为人福》

下一篇:元·邓玉宾《叨叨令·一个空皮囊包裹着千重气》

猜你喜欢